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怕苦,不少明星婉拒《傳承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8-03-11 11:08:39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在眾多詩詞、書信類文化綜藝蜂擁而至之時,北京衛視另辟蹊徑,聚焦於傳統戲曲文化,推出了大型京劇文化傳承節目《傳承中國》。上周日該節目播出第一期,從未學過京劇的瞿穎從“零”開始,經過“七天魔鬼訓練”,在名家指導下學習唱念做打,挑戰了經典京劇名段《昭君出塞》,引發了不少觀眾對於京劇文化的探討。該節目總制片人田川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這檔節目從決定邀請明星參與,到應用真人秀的拍攝方式,都是為了增加趣味性,以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京劇,“讓不懂和不喜歡的人,也能夠接受和喜歡上京劇才是傳承的意義。”

  受眾是年輕人而非“票友”

  戲曲文化作為更加窄眾且不易被電視呈現的舞台藝術,想要吸引所有年齡層的觀眾,必然要在不失專業水準的前提下,挖掘更多大眾喜歡的表現形式。

  曾有戲曲綜藝嘗試邀請民間素人,通過改編經典劇目、趣味翻唱曲藝等方式,貼流行文化。而《傳承中國》選擇了保留最原本的京劇選段,但通過明星表演、真人秀記錄、現代化舞美等手段來增添趣味性,例如在京劇選段上,節目組選擇了《貴妃醉酒》《梨花頌》《四郎探母》等觀眾耳熟能詳的故事,“我們希望讓觀眾先從熟悉的入手,先慢慢認識一些節目裡的京劇名家,然後我們再選擇一些不熟悉的選段,最後培養觀眾有興趣自己去了解更多。”

  而在專家點評環節,節目組選擇了頗具幽默感的京劇名家,他們將有意思的京劇教學方式拿到了舞台上,“像孫毓敏老師,雖然快80歲了,但她特別有趣。她曾經在現場教大家做蘭花指和抖手,因為在京劇中,人物心情很激動就會一直抖手。她教得特別形象,台下觀眾都被感染了,在那兒一起抖。”

  制片人田川認為,戲曲綜藝的受眾群體本就並非懂戲的中老年人和票友,而更多是面向年輕人,甚至是對戲曲不感興趣的人,“以前聽戲曲超過幾分鐘我都受不了,但我喜歡它的造型,所以我開始願意接觸。現在我們就是在慢慢培養觀眾,沒准某個有趣的內容讓你覺得,哎!京劇還真不錯,想繼續了解。那我們就成功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