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記者提問(中評社 臧涵攝) |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中評社報道組)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今天下午在“人大監督工作”記者會上表示,為了更好地推進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地實行“三去一降一補”,為了配合這項專項工作報告,財經委專門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並提出六條建議。
尹中卿表示,人大財經委的“三去一降一補”調研報告主要提了六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關係。隨著電子商務、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製造業形態更加多樣,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我們在大力發展服務業的時候一定要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來提升製造業價值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第二,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調研報告提出,當前在製造業發展過程中,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現象仍大量存在,過度干預、行政手段過多的問題也很突出。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一定要採取更加精准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科技政策,一定要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該政府幹的政府幹,不該政府幹的事情政府也不能伸手。應該更好地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所以,通過完善產業政策激活市場機制,促進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
第三,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製造業與金融業的關係。我們知道這些年中國經濟中出現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實體經濟與金融業發展脫節。所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把製造業與金融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引導金融業和金融市場不斷滿足製造業發展的資金需要,讓金融更好地支持和服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第四,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關係。不能把一些傳統產業一股腦地打成落後產業,也不要一股腦地上馬新興產業,實際上一些傳統產業也仍然是支撐整個經濟發展的基礎,並且它主要是通過技術改造、更新,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我們要促進傳統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調發展,推動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第五,如何正確處理大中型企業與小微型企業的關係。我們知道,在我們國家,大中型企業很多是國有企業,小微企業更多是民營企業,“三去一降一補”不是國進民退,也不是要大量消滅或者抑制小微企業的發展,實際上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內資企業都各有特點、各有優勢。所以在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中,我們一定要優化企業的產業結構,把原來過分注重大中型企業、注重國有企業,向重視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並重轉變,更加重視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的發展,更加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促進整個企業結構更加均衡。
第六,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的關係。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最近這些年來,一些地方特別是沿海地區,“籠子”騰出來了,但是“鳥”沒引進來,包括“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鼓勵企業走出去,但是原來一些地方的製造業特別是紡織、化纖、服裝、鞋帽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大量轉移到了國外,特別是東南亞、孟加拉、非洲和拉美。所以,我們要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協調發展,鼓勵企業從沿海向中部、從中部到西部逐步轉移。我們也應當推動優勢企業向海外發展。
(中評社報道組:林艶 郭至君 蘭忠偉 臧涵;後方支援記者:張爽 海涵 連衛民 丁文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