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外是二零一四年的台北市長選舉,由於當年爆發“太陽花學運”,讓“第三勢力”乘勢崛起,而且所形成的社會政治氛圍也極為不利於國民黨。而民進黨出於要把國民黨拉下馬的,將台北市“藍天變綠地”,為兩年後蔡英文參加“總統”大選創造有利環境的考量,透過黨內初選的“二階段民調”程序,犧牲本黨已經做出必要部署的“謝系“立委”姚文智,禮讓柯文哲,讓柯文哲當選,國民黨再次丟失台北市。
正因為柯文哲風頭還勁,國民黨優柔寡斷,其支持者寄以厚望的蔣萬安受惜羽毛,怯戰、畏戰;而現在已經表態願意參選的人馬,不是雖然已經在台北市經營多年,但卻年齡偏大,就是未曾在台北市經營過的“空降兵”,因而能夠獨力戰勝柯文哲的可能性不高。尤其是在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失去對推動兩岸關係進展的主導權,而柯文哲認同“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對岸也積極配合他辦好“雙城論壇”及“世大運”,卻使他成為在台北市的行政區域內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代言人”之後,台北市內支持兩岸交流合作的選民,對國民黨失望之餘,就將感情投射於柯文哲的身上。因此,柯文哲能夠勝選的機率就甚高。而且還有部分泛藍選民,在對不爭氣的國民黨不存希望之下,反而樂見柯文哲乘勢參加“總統”大選,將民進黨“拉下馬”。
在此情況下,民進黨也就頗為頭痛。倘派人出選台北市長,扯薄柯文哲的選票,可能會令國民黨“漁翁得利”,奪回台北市,那就等於是在自己的心臟打進一枚釘子;但倘繼續禮讓柯文哲,就不但是不利於蔡英文在台北市積聚人氣,以利打好二零二零年“衛冕”之戰,而且也因為柯文哲的意識形態尤其是兩岸觀,已經與民進黨分道揚鑣,也將難以合作下去。因此,蔡英文曾試圖以“台灣意識”來“改造”柯文哲,但柯文哲卻繼續保持特立獨行,並不附和“台灣意識”,反而對此有自己的一套看法。這令民進黨基層早已不耐煩,呈現反彈態勢。其中市議員參選人希望有民進黨的市長候選人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帶動他們的選情;也有人認為柯文哲的政治立場已經與民進黨越走越遠,而且兩年後的“總統”大選,說不好柯文哲就不會再是民進黨的盟友,相反倘其也落場參選,就將威脅蔡英文的連任,因而成為民進黨的敵人。與其長痛,不如當機立斷與柯文哲作出切割。何況,民進黨也有必須在台北市鞏固基本盤的需要,而這就必須以參選台北市長選舉才能達致。實際上,當年民進黨秘書長李應元就是出於為陳水扁在台北市“固盤”的考量,明知無法撼動馬英九,將會輸選,也要投身下去參選台北市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