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下個月,央行的條碼支付新規就要正式實施。什麼是條碼支付新規?簡單來講,與消費者最相關的就是使用微信和支付寶掃商戶貼出的靜態條碼付款,每天限額是500元。如果想超出這個額度,可以選擇讓商戶來掃消費者手機上顯示的動態條碼。這幾天網上也對新規里的“靜態條碼限額500元是否夠用”的問題有所爭論。靜態條碼和動態條碼有什麼區別?為何要規定上述限額?央行新規對我們日常支付和商戶們有什麼影響呢?
有商戶已配備掃碼機器
北京姑娘文莉身上從來不帶現金,因為手機支付能滿足她一整天的各種需求。“除了上下班用一卡通外,訂外賣、逛淘寶、喝個下午茶,甚至下班後去附近玩夾娃娃機都可以用手機支付”。不過她覺得,自己一天也花不了500元,央行條碼支付新規對她影響不大。
昨日,新京報記者走訪崇文門的幾家小商鋪發現,此前一些張貼靜態條碼的商家,已經配備好掃碼機器。專家表示,靜態掃碼限額可以有效防範諸如條碼被調換、木馬病毒等導致巨大損失的風險,一般不會對消費者正常使用產生影響。不過對一些小商戶來說,還是有升級掃碼設備的需求。
一般來說,條碼不但指一條一條的條形碼,也包括現在很常見的二維碼。打開微信或者支付寶的收付款頁面,就能夠同時看到這兩個碼。靜態條碼長期有效,一般由商家貼在櫃台等位置,而動態條碼一般顯示在手機等電子屏幕上動態變化。
去年,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的通知》(下稱《規範》),配套印發了相應技術規範,自2018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誌著條碼支付規範化時代的到來。
《規範》的一個重點就是根據風險防範能力的分級,對個人客戶的條碼支付業務進行限額管理。“簡單地說,就是用戶的風險防範等級越高,每天可以交易的金額就越高。”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合規總監唐凌撰文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