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2月27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以《印度公布未來十年軍事技術需求》為題報道稱,印度國防部已公布2029年以前印軍對軍事技術和能力需求的路線圖,這份規劃充分體現了印度要在軍事技術與裝備發展領域“全面開花”的雄心壯志。
印度此次發布的是名為《2018技術展望及能力路線圖》的軍事技術和能力需求文件,其旨在“推動相關產業所希望的技術發展進程。同時,可以引導相關產業規劃或啟動技術研發、合作及生產布局”。這份文件的早期版本制定於2013年,這次的修改版對武器裝備數量、使用周期規定和首選技術提供了更多具體細節。特別是在文件中明確列舉了221項涵蓋整個陸海空三軍的防禦能力需求。
其中,印度海軍提出了包括1艘航母、5~10艘下一代驅逐艦/護衛艦、6艘下一代瀕海巡邏艦、7艘下一代輕型護衛艦在內的大型作戰平台需求;印度陸軍提出了包括各類裝甲戰車、導彈、通信等一系列裝備和器材。
除此之外,文件中還對很多高精尖武器裝備提出了具體需求,包括約400架高空和中空長航時無人機系統、潛射無人機系統,以及短程、混合動力、隱身作戰無人機系統。甚至還提出需要至少20部射程可達20公里以外能摧毀空中小型目標的戰術高能激光系統、至少20部射程可達15公里高功率電磁武器系統。
從這份規模龐大、類型豐富的技術需求文件中,能夠強烈地感受到印度要在軍事技術和裝備領域打造“印度製造”品牌的勃勃雄心。並且,這已經成為印度軍方的一種共識和期望。印度陸軍參謀長比平·拉瓦特在今年年初印度陸軍技術研討會上就曾放出豪言,“對於印度這樣量級的國家而言,我們希望在國防科技領域逐步擺脫進口武器裝備,確保在下一場戰爭中使用國產武器。”
然而,印度想要武器裝備國產化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由於印度在軍事技術研發、裝備生產製造,乃至武器裝備採購方面存在的種種弊端和先天不足,使得這份文件中所列舉的大部分項目恐怕很難實現。這在之前的“光輝”戰鬥機、“阿瓊”坦克、“阿卡什”防空導彈等多型主戰裝備的研發過程中都已經得到印證。更在當前正在進行的很多項目中顯現出了歷史重現的端倪。
一些已經服役的武器裝備在使用中更是問題層出不窮。據《印度教徒報》1月8日報道,印度海軍消息人士透露,印度首艘國產核潛艇“殲敵者”號自10個月前發生推進器受損導致海水大量湧入的事故後一直處於癱瘓狀態。這意味著,印度一直引以為豪的具有彈道導彈發射能力的核動力潛艇實際上已經“趴窩”了很久。對此,海軍高級官員表示,剛開始以為是小問題,後來在試航中才發現,俄羅斯的設計和國內製造的契合問題才是最難解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