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球金融危機後,台灣與星、韓、港表現差異的原因,楊金龍也提及,2008年-2017年與1998年-2007年相較,台灣薪資成長緩慢、少子化與人口老化,以及民眾赴海外工作人數增加,致使民間消費不易提升。還有,台灣受中國大陸經濟結構轉型,以及參與區域整合程度落後等影響,也導致外需動能較前期減弱。
楊金龍總結,全球金融危機後,港、星、韓採內需為主要成長動能的策略,使得經濟成長超越台灣。因此,台灣宜採“外需”、“內需”並重的雙引擎策略,並透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及產業政策的相互搭配,協助產業調整轉型,進而帶動廠商投資意願,以協助經濟成長、增加就業與促進薪資成長。
他提出五建議推升經濟成長,包括:首先,採“外需”、“內需”並重的平衡策略,啟動雙引擎;推動高品質基礎建設,排除投資障礙,促進民間投資,提高總合需求及生產力。
其次,因應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及大陸供應鏈在地化,ICT(資通訊)產業宜朝向微笑曲線高附加價值兩端發展,以鞏固競爭優勢;服務業則結合ICT科技,創造加乘效果,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第三,強化研發能力,培育人才,加強產學合作,以提高勞動生產力。
第四,積極準備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分散出口市場。
第五,貨幣政策無法也不應單獨擔負經濟發展的職責,應與財政政策、經濟政策(特別是產業政策)相互搭配。
楊金龍指出,貨幣政策有其限制,不是萬靈丹,無法解決投資環境惡化、產業轉型緩慢、人口老化等結構問題。貨幣政策透過維持金融及物價穩定,提供經濟穩定發展的環境,加上財政、經濟政策的相互搭配,以達成經濟果實由全民共享,具包容性且持續的經濟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