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央網路報: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是繞不過去的
http://www.CRNTT.com   2018-04-24 10:06:34


  中評社台北4月24日電/中央網路報“點評”專欄說,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政治性質為何,是一個中國之內的性質?還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性質,是雙方能否開展協商的關鍵。無法回答此一問題,雙方協商便無法啟動。這不是2016年5月蔡英文執政之後才出現的新問題,而是1992年雙方都有開展協商之意時就產生的,就看台灣如何衡量及因應了。 

  台灣於1990年10月在“總統府”內設置國家統一委員會,同年11月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在“行政院”內設置大陸委員會,同年2月國統會制訂國統綱領。這一連串行動不能不說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的重大舉措。大陸於1991年12月成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作為海基會的對口,雙方準備啟動制度化協商,以打破1949年以來的對峙分離。 

  海協會自始即提出兩岸協商的政治性質為何?並主張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1992年8月,國統會為此決議“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提出“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同年10月,海基、海協兩會就此在香港協商未果,11月繼續互通函電,終於達成共識。 

  專欄說,對比當年兩會互相遞送的文件,可知雙方對於追求國家統一、堅持一中原則,都有相同的表達,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台灣主張各自表述,大陸主張事務性協商無涉一中涵義,可見雙方有同有異,形成了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遂有1993年4月的辜汪新加坡會談,邁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重要的一步。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