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日本《日經亞洲評論》5月4日文章,原題:跨國公司或將在中國人才爭奪戰中敗北如今在充滿競爭的中國市場,西方企業正在人才爭奪戰中敗北。以陸奇為例,出生於上海的他在美國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在矽穀20年的職業生涯中晉升為微軟執行副總裁。但去年,陸決定離開美國科技行業並成為百度——已成全球人工智能領軍者的中國科技巨頭——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陸奇只是一種愈加明顯潮流中最著名的例證:在美國接受教育的中國人曾把機遇和成名寄希望於西方跨國公司,但如今他們決定回國並在中國越發與時俱進的市場中工作。然而,大多數西方企業尚未為這種轉變做好準備。若現在還不行動,它們的中國業務將面臨一場領導層危機。
中國高管的流動性正上升。貝恩公司等2017年發布的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40%以上的在華高管已跳槽,且大多數都去往同一方向。在此期間,中國企業約1/3高管來自跨國公司,而跨國公司領導層僅有10%來自中企。
人力資源咨詢企業萬寶盛華早在2010年就發現,與4年前相比,中國求職者將本土私企列為首選的人數上升5%,而選擇外企的人數減少10%。自那時起,該趨勢開始加速。專家表示,2012年時蘋果是在華最有吸引力的雇主,但到2017年中國企業已在6個行業中的5個獨占鰲頭。過去兩年來,蘋果、谷歌和寶潔等美國著名跨國公司都出現高管轉向中國本土企業的現象。
轉變有多種原因。鑒於中國本土科技企業崛起,(西方企業的)華人高管擔心錯過中企成為全球玩家的最蔚為壯觀的增長故事。他們還認為,與繼續留在跨國公司相比,(在中企)能更快晉升。此外還有文化因素:為中企工作意味著不必費唇舌向西方上司解釋中國市場。
對計劃擴大在華業務的外企來說,這種大量(人才)流失來得不是時候。因為中國經濟依然強勁,其電商市場已相當於全球的40%。但外企不願提升中國高管的現象仍廣泛存在。與印度人相比,西方企業中鮮有華人晉升至最高層職位。為改變這種趨勢,西方企業須改變思維和行事方式。
(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