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治國在新竹交通大學演講。(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新竹5月17日電(記者 黃文杰)前“行政院長”毛治國16日下午在新竹交通大學演講,原本不打算提馬英九,結果來自大陸北京的學生,問起在馬政府的決策表現?毛表示,他接“閣揆”時大環境已經沒有“勢”,曾經告訴馬英九,“你要有心裡有準備”,因為自己是非常不政治的人。
毛治國的閣揆任期是2014年12月8日至2016年2月1日,馬英九是於2016年5月20日卸任交接給蔡英文。
毛治國演講題目是“用勢不用力的管理”,把管理決策歸納為“見、識、謀、斷”四個步驟,西方管理學院把決策,侷限於“斷”,即決策的選擇,不過“決策不只是選擇”,更重要的事要了解事理的本質,所謂“先謀後斷”,做決策之前要先歸納問題,多數時候決策者都把問題當“已知”,但有時候問題本身,不見得是好問題。
演講內容多半著重理論,好比“勢”指的就是物理學的“位能”概念,孫子兵法可以說是圖像化的物理學解析,但最後演講也提到“蘇花改”及“八仙塵爆”案例分析。
毛治國說,蘇花公路的道路品質改善,涉及到東部居民“安全回家的路”,問題不僅是環保與經濟發展的選擇,還包括社會公平與人民安全問題。
他說,“八仙塵爆”更成功救活大量傷患,特別是當機立斷,緊急向全世界收購大體皮膚,給燒燙傷病患移植,八仙塵爆傷者,平均燒燙傷面積約44%,燒燙傷面積大於40%之傷病患計有248人,最後不幸死亡人數15人,而不是150人。
也因為談決策力,執行力,演講結束,開放現場聽眾發問,來自北京的陸生乾脆問毛治國,既然在馬政府任職,是否可以就決策表現來說明?
毛治國解釋,因為自己多半在“交通部”任職,因此給自己要求,盡量離開部長職位之後,不會事後說,“如果那時候做了就好”,儘量減少遺憾,嚴格說來,設定目標都可以達到八成,一旦下決心,做了就要時間,好比台灣高鐵花4年解決、ETC花3年多時間,蘇花改也花了2年多。
他說,自己擔任“交通部長”長達五年,“真的要當,也可以當8年”,只因為後來被抓去接“行政副院長”與“行政院長”,當院長最難,因為大環境已經沒有“勢”。
毛治國回憶,當時接“閣揆”告訴馬英九,自己並非最好的人選,因為接“行政院長”最好具有政治性,但是自己不是政治性,“找我當院長心裡要有準備”,會以“一事無成”當起點,只要“一事無成”之上,做出一點事情就可以,事後發現任內也通過,許多有助於年輕人創業的相關法令。
話題就此結束,現場開放新書簽名,演講也結束。
由於毛治國演講提到跟馬英九的互動,中評社詢問,2016年國民黨敗選,蔡英文無意提前組閣,毛治國又堅持走人,馬英九曾為穩住政局,前往毛寓所探視,結果不得其門而入,大吃閉門羹長達5分鐘,為何如此?
毛治國表示,先前接受媒體採訪已經談過這個話題,不願談馬英九,並建議找雅虎奇摩網站影音資料。
歸納毛訪談重點是,當時毛認為,“立法院”已經改選,“內閣”必須總辭,但是民進黨五月全面執政,會有四個月空窗期,因此擬出“上策”、“中策”、“下策”。
他說,“下策”是讓帶領者繼續當院長、什麼事都不能做,“中策”這四個月既然不能做事,為何不換新面孔,讓社會大眾有想像空間,“上策”反而是在這四個月空窗期,藉此機會給大家重新思考,憲政一直忽略,“立院”應該由多數黨組閣,鼓勵勝選政黨,來推院長人選,只是後來直接走到“中策”,起碼不會漏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