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各界卻對於政府能否達成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也表示懷疑。路透社16日評論稱,日本政府預測2018年GDP實際增長1.8%。要達到這個目標,2018年4個季度的GDP同比增長必須達到0.65%。因此,今年的預測可能會落空。
曹和平1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造成日本經濟下滑主要有三個因素:首先,日本雖然在早期占領全球的貿易市場,靠著勤奮、勞動密集和資本密集的特點贏得先機。但隨著中國、印度後來居上,日本全球貿易市場被擠壓;其次,日本缺乏人口規模優勢;第三,現在流行的數字經濟並不偏向日本。由於在人口上不占優勢,日本很難形成龐大的數據庫。例如,日本沒有像中美那樣的超級電商,因此數字經濟對日本是一個不利的產業。曹和平預計,7年內,日本仍然可以維持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但7年後,印度很可能會將其趕超。
對華出口是關鍵
出口仍然是日本經濟增長的關鍵。《日本經濟新聞》稱,一季度日本半導體出口的調整,給GDP帶來負面影響。此外,美國保護主義政策等風險增加,中美貿易摩擦、中東局勢緊張導致的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令日本經濟發展的前景不明朗。據日本財務省的數據,截至3月底,日本在2017財年出口額同比增長10.8%。其中,對華出口增長18.3%。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恰好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李克強總理首次出訪日本,日本方面自然想借此契機轉變中日的“政冷”問題。事實上,在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上,日本對中國市場非常依賴。比如,在美國市場不看好的情況下,日本加大對華出口。而中國也要通過“一帶一路”等打造中日共贏局面。加強經貿合作,對中日都是有利的。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