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前不久,歐盟委員會發布了2018年春季經濟預測,預計今明兩年經濟分別增長2.3%和2%,正走在“堅實的”經濟復甦道路上,但由於今年第一季度歐盟經濟增長已有所減弱,因此不排除經濟增長放緩的可能性。歐盟委員會的這一判斷基於內外兩方面的考慮。
內部因素是歐央行將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自2014年歐央行推出量寬以來,歐元區的通脹率已經達到1.2%—1.3%,正在向2%的目標水平接近。歐央行通過量寬改善了歐元區的流動性,推動了經濟復甦。尤其是歐央行購買歐洲南部國家的債券,減輕了這些國家的壓力,為它們進行結構改革贏得了時間。但隨著歐央行準備逐步退出量寬,給歐洲南部部分國家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特別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大潮退後,誰是“裸泳者”,目前仍要打個問號。
外部因素則是美國內向化的貿易政策。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對美國貿易政策進行了大幅度調整,不僅退出了一系列貿易協定談判,同時還高舉單邊主義大旗,對主要貿易夥伴施壓。歐盟是美國最大的商品貿易夥伴,2017年歐美貿易總額高達6320億歐元,其中美方逆差1197億歐元。對此,特朗普深為不滿,以國家安全為由發起對歐盟的鋼鋁產品加征關稅。此舉在歐盟引起了憤怒。
歐盟對美貿易順差主要聚焦在三個領域:農業、化工和汽車。這三個領域也是歐盟的出口強項。2017年歐盟對美貿易中,農產品順差82億歐元,化工產品順差278億歐元,機械交通工具類產品順差達552億歐元,其中交通工具順差361億歐元。農業領域美國和歐盟都有巨額補貼,雙方勢均力敵。化工領域歐美雙方利益交融。汽車則成為雙方主要的關注點。德國因汽車產品首當其衝,奔馳、寶馬和大眾在美國均投資設廠,所生產的汽車構成了美國向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美國對歐盟在鋼鐵和鋁產品方面加征關稅會削弱在美國生產的德系汽車產品的競爭力,進而為美系汽車產品爭得市場空間。此外,美國還向歐盟要求削減10%的汽車進口關稅,以增加美國對歐汽車產品出口。
貿易是歐盟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占GDP的比重從2005年不足40%提高到2017年的50%。美國對歐盟發起的貿易制裁顯然將給歐盟經濟增長前景帶來不確定性。這也是為什麼歐盟在近日發布的預測報告中把美國列為經濟增長不確定的主要動因之一。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盟為了應對來自華爾街的危機傳導效應,出台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進而導致一些歐盟成員國財政不可持續,歐債危機爆發,歐洲因此失去了近十年的發展機遇。儘管歐洲目前經濟好轉、復甦強勁,但未來發展卻再次面臨美國的傳導效應,這次是貿易,歐盟能挺住嗎?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