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說,國民黨本來的佈局,是由黨主席吳敦義親自出馬,赴陸出席海峽論壇,並就此創造機會實現“習吳會”,以填補自二零零五年連戰登陸後,歷任國民黨主席都登陸並與中共總書記會晤,就是吳敦義尚未援例的“空白”(馬英九任國民黨主席時,因具有“總統”身份不便訪陸,但最終也能在後來未兼任黨主席的情況下,以“台灣領導人”的身份,在新加坡與習近平會晤)。尤其是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時,國共兩黨的互動不如此前熱絡,吳敦義就更有必要登陸並籍此實現“習吳會”,以補強自己的黨內權威,並證明自己也同樣具有推動國共兩黨黨際交流的能力和實力。
因此,儘管吳敦義本人也曾一度對赴陸出席海峽論壇的成果,因北京單方面宣布三十一項惠台措施,將其自己計劃在海峽論壇提出的幾項惠台訴求“比下去”,而聲稱“空手而歸不如不去”,曾經泛起“放棄”的念頭。但在兩相權衡之下,感到此舉弊大於利,而重新興起親赴大陸出席海峽論壇的強烈意願,並通過特定渠道向媒體放風,將在四月底向“總統府”遞表申請,還信心滿滿地表示獲得批准的機率很高。但此後卻沒有如期提出申請,而是改派曾永權和林中森“代打”。這既有可能是他知難而退,從此後的大環境及蔡政府的態度中,推測“總統府”將拒絕他的申請,也可能是從派出周繼祥多次到北京接洽的過程中,得知大陸方面對他的某些負面觀感,仍未能完全消除,即使是他為此而在中常會“加碼”發言反“台獨”“一種各表”言論,因而即使是“爆冷”獲得“總統府”批准,也未必能收到他預期的效果,遠不如此前的歷任黨主席,因而決定“剎車”,改派曾、林二人登陸。
其實,吳敦義此舉大錯矣。正因為是明知“總統府”不會批準,卻刻意申請而被駁回,這才能釀造“悲情”效果,並利用媒體力量將之發酵擴大,一來可以激發國民黨人和支持者的憤怒心情,將已經流失的國民黨支持力量再次凝聚起來,二來也可以消弭黨內部份人因他提出“一中各表”,及無所作為,被譏為“無主席”而滋生的不滿情緒。甚至還可乘勝追擊,刺激國民黨人和支持者對蔡政府更強烈的不滿情緒,以創造國民黨在年底“九合一”選舉中的利好因素。另外,在對岸方面,也可籍著對登陸的堅持及反抗蔡政府的行動,感動對岸,使得對他的觀感有所改善。應當說,吳敦義是白白丟失了一個可以操弄及發揮的機會。由此看來,當初黨內外對他的寄以厚望,是看錯了,不但是能力有問題,而且政治智慧也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