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7日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作為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西藏,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全力投入環境保護工作,積極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努力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道路。
眼下,在距離拉薩市區20公里的達東村,村民們正在為1.8萬立方米的蓄水池儲備乾淨的山泉水,這些水將用於澆灌全村十幾萬棵樹木。
達東村歷史悠久,擁有保存完整的藏家古村落,但在兩年前,這裡還因為水土流失嚴重,村容村貌不佳,並不被外界所熟悉。
從2016年開始,達東村下大力氣整治村容村貌,修渠修路,在全村展開大規模“造綠行動”,種下十幾萬棵桃樹、梨樹、楊樹。
經過規劃和整治,如今的達東村風景如畫,鄉村游也搞了起來,古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13000元。
像達東村一樣,西藏很多地方擁有獨特而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但同時生態環境又脆弱敏感。發展之路到底怎麼走?西藏將“無煙產業”——旅遊作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一個最佳結合點。
位於藏北草原的納木錯,一直是遊客進藏的熱門選擇,從今年2月份開始,當地啟動“冬游西藏”活動,遊客同比增長了近八成。但大量遊客的到來,卻沒給景區的生態環境造成負擔。
藍天碧水,是遠來遊客眼中的世間美景;一草一木,是當地百姓致富的“金山銀山”。來自西藏自治區旅發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4月,西藏累計接待國內遊客266.7萬人次,同比增長63.5%,實現旅遊總收入超35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