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站在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樓頂遠眺,十幾公里之外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廈高聳入雲(2018年4月26日攝)。 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中國的深圳市曾經以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電子產品產業集群聞名於世。但是近年來,這裡的創新活動蓬勃發展,“硬件矽穀”的地位正在得到鞏固。深圳的人均國內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擁有衆多大學、科研機構的北京和上海,位居中國首位。
據日本《富士產經商報》5月28日報道,在深圳的創新熱潮中,除了大企業之外,成立沒幾年的初創企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比方說2012年成立的柔宇科技在2014年就成功研發出厚度僅為0.01毫米的柔性顯示屏和柔性傳感器。2013年成立的奧比中光也已成為與美國蘋果、微軟、英特爾比肩的世界性3D攝像傳感器制造商。
深圳的強項在於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柔宇科技這樣的初創企業培育為獨角獸企業。
美國矽穀的企業成長為獨角獸所花的時間平均不到6年,而深圳只需要不到3年時間。將人工智能用於健康管理的碳雲智能在深圳創立僅9個月後就成長為獨角獸,刷新了世界紀錄。
如果說矽穀的進化離不開斯坦福大學的話,那麼可以說政府在深圳的創新生態體系建設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的歷史很短,并不擁有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為此,深圳在2010年推出了吸引高端人才的“孔雀計劃”。除了對最優秀的研究團隊(無所謂國籍)提供80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持外,團隊成員每人還能得到80萬到150萬元的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