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寧德脫貧紀事
http://www.CRNTT.com   2018-05-31 16:21:04


 
  “滴水穿石”“弱鳥先飛”

  下黨鄉71歲的老人王光朝,至今記得1989年盛夏的那一幕。

  以150多年歷史的文昌閣為背景,之字形的石徑上走下了一隊人,走在最前面的,正是頭上戴著草帽、肩上搭著毛巾、手里拿著木杖的習近平。“我都記得,走到下黨十一點多了,(習近平)一條毛巾都是汗哦,老百姓紛紛喊著‘地府(知府)來了’‘地府來了’,我們自己煮了涼茶,挑著擔桶給他送去。”

  這是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下黨鄉,第一次迎來地委書記這麼大的官。四戶極度貧困的家庭里,坐下了知心人;連門都沒有的簡陋小學教室,成了扶貧現場會的會場。

  “找了塊紅紙,寫上了‘會場’兩個字,貼上了。桌子上鋪的布,是不知從誰家找的被面。”下黨鄉原黨委副書記劉明華參與了現場會,每一個細節都仿佛在眼前,“老百姓找遍全村,找出僅有的一瓶罐頭給習書記送去了。習書記把裡面的罐頭倒在碗里,送給了會場的一個老婆婆,自己用空瓶子裝涼茶喝。”

  貧困,如大山圍困,如重石壓心。習近平提出,要率先解決公路、水電和辦公三大問題。他還對帶去的地、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說,“大家都是翻箱倒櫃、竭盡全力的,盡可能解決問題”。

  山坳鄉村下黨的歷史,在這個見到“地府”的夏天翻開了新篇。在習近平下黨之行的第二個月,拿著上面“翻箱倒櫃”下撥的72萬元,下黨公路和電站兩個項目先後動工。劉明華說:“馬上就幹起來了。總書記當時考慮得非常長遠,要想富先修路,建電站則等於給我們抓一只‘老母雞’,可以生蛋的。”1991年1月,13公里的進鄉公路建成;同年12月,下黨電站建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