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7日,自體育統招考試後已經有一個多月沒訓練的高三畢業生劉飛走上高考考場,他說:“我超了體育線很多分,現在就看文化課了。”
這名說話靦腆的陝北小夥練體育還不到3年,通過挖掘自身潛力,他距離大學校園只有一步之遙。在陝西很多遠離省會的教育薄弱地區,還有不少人與劉飛一樣,找到了自己的興趣特長,即將擁抱大學生活。
劉飛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連他自己都不相信體育可以改變命運。他所在的榆林市第二中學遠不是當地最好的學校,之前一些年每屆高考上線的只有幾十人。隨著2013年學校注重發展包括體育在內的特長教育,升學率逐年上升。
在校長王世英看來,學校發展特長教育並不僅僅為了升學率,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潛力得到了挖掘,個性得到了張揚。
王世英說,榆林教育條件有限,很多學生來之前沒有接觸過體育等特長教育,家長也怕花費大、出路窄。於是學校帶著他們觀摩教學、聽畢業生談感想,逐步打消了家長的顧慮。
“我們還加大師資投入,給2300餘名學生配備了61名體育類、藝術類教師。我們打開文化課和特長兩扇大門,讓學生自主選擇,這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理念的體現。”他說。
在當地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努力下,特長培訓在學校的日常教學、興趣班、社團以及課外活動中廣泛開展,這也讓學生在相對均等的教育資源供給之下施展自己的才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