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新華網發了一條消息,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高考期間飲食消費提示,提醒考生夏季飲食要注意,食品安全排第一,不吃剩菜剩飯,避免吃生冷食物,盡量在家或食堂吃飯,外出就餐要選擇有相應許可證的餐館,切忌嘗試新奇食材或不常吃的食物,膳食平衡很重要,及時補水別忽視,不要輕信那些“提神”飲品,不要信那些補腦健腦的東東。
體貼周到,無微不至,從各方面關懷考生的生活起居,跟我們的父母一樣嘮叨。國家市場監管部門的這個提醒,只是“全民護考”溫暖氛圍中的一個縮影,政府部門作這種提醒,倒不是因為這些提醒很實用,不是因為家長和考生不懂這些。這種噓寒問暖,關愛價值高於實用價值,在全民動員、全民護考、全民關心的高考語境下,這是部門表達關心的一種儀式。
交通部門、衛生部門、供電部門、公安部門、城管部門、氣象部門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護考,一些地方的機關甚至將上班時間延後1小時,為高考讓路。當然,一些保護高考秩序的措施是有必要的,畢竟涉及這麼多家庭如此多考生。但看媒體的報道,總讓人感覺有點兒“過度護考”。從每年都會出現的那些“高考暖聞”,能感受那種過度保護的熱情。
這些都是往年必有的“高考暖聞”,估計今年也不會少:送考生怕遲到,把鑰匙扔給交警讓其幫忙泊車;高考英語聽力,考生家長為防噪音圍人墻阻擋過往車輛;考生走錯考場,交警鐵騎火速轉送;市民交警接力送考,考生抵達考場後90度鞠躬走紅網絡;路遇高考要遲到考生,的哥逆行闖紅燈送達;某地高考生忘帶准考證,的士司機連闖紅燈幫拿回;廣場舞調靜音為高考讓路,居民暖心接力;網民呼籲錯峰出行為高考讓路,建議7日、8日盡量不開車;某公司為高考“讓路”,2000員工放高考讓路假;家長送考途中撞車,被撞車主放棄索賠稱“別因小事誤高考”;某地人性化執法,因為高考而犯的小違章可以免受處罰;某地准考證就是公交車票,司機組成“愛心送考”出租車隊。
有些暖聞確實讓人感覺暖,體現了人們對考生的呵護,對高考這一“人生大事”的體貼,我們都是從高考走過來的,更明白高考對每個人的意義。不過,這類“暖聞”看多了,總覺得有點誇張和用力過猛。很多“過度保護”傳遞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暖意,而是一種壓力。高考確實重要,但整個社會面對高考時都太緊張了,需要減壓。很多“暖聞”中渲染的“過度保護”,其實都是在強化本就讓人不堪重負的壓力,渲染了一種以高考為中心的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