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有著浪漫名字“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將在賽後打造成多功能冰雪運動中心; “水立方”也變身“冰立方”,體現奧運場館“反覆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的思路。隨著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北京冬奧會的場館建設充分考慮賽後利用,為北京奧運遺產再添亮點。
國際奧委會平昌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會上,《奧林匹克2020議程》和“新規範”被廣泛提及。從2014年底全票通過《奧林匹克2020議程》,到平昌冬奧會開幕之際頒布“新規範”,國際奧委會一直主動求變,努力對未來辦奧模式進行根本性重塑。作為首屆從申辦開始就受益於此項改革的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也被寄希望樹立辦奧模式的新標杆。
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總體規劃處副處長桂琳介紹說:“北京冬奧會一直注重2020議程的實踐,踐行可持續理念,不僅是綠色環保,還注重場館賽後利用,與當地發展長期目標契合。從選址、設計、建設、交付、移除到轉為賽後利用,全過程都以賽時和賽後相互關聯、共同設計為出發點。”
記者12日在北京北五環國家網球中心鑽石球場南側的國家速滑館工地上了解到,速滑館大部分地下結構工程已完成,約2000名建設工人正抓緊施工。
北京國資公司副總裁、國家速滑館公司董事長武曉南表示,國家速滑館將打造成集“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閑、展覽展示、社會公益”五位一體的多功能冰雪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