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一夜普通臥鋪火車,在汗流浹背和周圍眾多英格蘭球迷的呼嚕聲中,凌晨5點時分總算顛簸到了下諾夫哥羅德。這是個擁有120多萬人口的伏爾加河沿岸城市,在俄羅斯是位列第五的大城市,對於中國人而言似乎這裡遠沒有誕生基輔羅斯和俄羅斯沙皇王朝的諾夫哥羅德更有名,但相信提起下諾夫哥羅德的另外一個名字時,其知名度瞬間秒殺諾夫哥羅德。在1992年10月22日以前,下諾夫哥羅德名為高爾基市,這是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名字。
“在蒼茫的大海和烏雲之間,有一個海燕在給我們牽線搭橋”,小品中宋小寶歪解“高爾基的詩”讓那首中國中學課本中的《海燕》又一次成為熱點,而從莫斯科到下諾夫哥羅德的快速列車也取名為“海燕號”。曾經,《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高爾基的這三部曲是中國學生必讀的文學作品。為了紀念這位文學家,1932年10月7日,下諾夫哥羅德更名為高爾基市。實際上,這裡除了“高爾基”這個名字外,還有一個同樣為中國人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嘎斯車”,同樣是在1932年,當時蘇聯最大的汽車生產企業“高爾基汽車廠”(簡稱“嘎斯”)投產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整個歐洲彌漫在德國陰雲下,西歐對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是各種支持,“高爾基汽車廠”就是在美國福特汽車的參與支持下建立起來的。除了“高爾基汽車廠”外,在上世紀30年代尤其是1930-1940年之間,大量軍工企業包括飛機製造廠被疏散到這裡,讓當時的高爾基市迅速成為了一個工業生產中心,因為這裡在二戰期間也成為德軍飛機轟炸的重點,43次轟炸中有26次是夜間轟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