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近期,世界杯成了“地球村”關注的頭號議題。踢球的、不踢球的;懂球的,不懂球的;青年人、老年人,包括不諳世事的孩子,都被世界杯這股輿論龍卷風暴裹挾著。這其中的絕大多數,不是在現場看球,也不是熬夜看比賽直播,而是通過各種新聞和網帖來了解世界杯、感受世界杯。
萬眾矚目之下,世界杯成為新聞的賽場、輿論的角鬥場。場內賽的是足球,而輿論場中,賽的卻是勁爆的標題。
巴西隊黯然出局以後,輿論場內亂花迷眼,一條新聞標題很吸睛:《一樁事先張揚的凶殺案,歐洲足球摧毀了巴西“9號”》。內容足夠專業,標題卻很暴力,很血腥。類似的還有《實用主義的絞殺》。
新聞靠標題來吸引眼球,本無可厚非。但使用暴力的字眼,就值得警醒了。梳理近期的世界杯新聞,筆者發現,暴力字眼不是偶然出現,而是高頻出現。
其中,“殺”就是一個高頻詞。《絕殺,足球世界的動人樂章》《絕殺!絕殺!這屆世界杯只需看最後10分鐘》《連續兩場出現絕殺亞洲球隊時隔8年再贏球》《無絕殺不世界杯絕殺好戲已5次上演》《絕殺,比賽不止90分鐘》……比絕殺更慘烈的說法還有屠殺。6月14日,本屆世界杯首秀,沙特隊以0:5的懸殊比分輸給俄羅斯隊。一條新聞用了這樣的標題《沙特隊遭俄羅斯5球屠殺》。此外,還有狙殺、點殺。隨便到網上看看世界杯新聞,這樣的標題俯拾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