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最知名地鐵小報已站在懸崖邊
http://www.CRNTT.com   2018-07-31 11:08:24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電/創辦至今99年、11次獲得普利策獎、紐約“地鐵族”最愛的小報——《紐約每日新聞》因不堪巨虧,7月23日宣布編輯部裁員一半,連總編輯也被炒魷魚。在地鐵車廂內,大多數人都低著頭滑手機而非閱讀報紙的時代,《紐約每日新聞》的衰落也就成了必然。

  據《紐約時報》報道,由於讀者和廣告客戶大量流失,《紐約每日新聞》多年來深陷財務困境,2016年虧損2370萬美元,2014年和2015年的虧損額更大。去年9月,芝加哥傳媒集團Tronc象徵性地以1美元收購 《紐約每日新聞》,同時承擔該報債務,如今則以大規模的裁員應對財務危機。

  在上世紀的紙媒黃金時代,《紐約每日新聞》每天的最高發行量達240萬,周日版更是高達470萬。而如今,在網絡媒體的多年衝擊下,該報的日發行量已降至20萬,周日也不過26萬。除網絡媒體的衝擊外,隨著城市進一步國際化,紐約作為家鄉的概念越來越弱化,因此專注於本地新聞報道的《紐約每日新聞》的處境也愈加艱難。

  其實在當代,美國紙媒陷入困境甚至破產並不是什麼大新聞,但《紐約每日新聞》的大幅裁員引發廣泛關注。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和紐約市長比爾·德布拉西奧都表示關切,認為該報的大規模裁員可能衝擊紐約公眾的利益。《紐約時報》發表評論稱,《紐約每日新聞》裁員將讓不道德的開發商和腐敗的政治人物鬆一口氣,窮苦百姓、工人和少數族裔將喪失強有力的發聲渠道。

  為何一份小報的裁員會引發如此關注,這還要從《紐約每日新聞》的歷史說起。1919年6月,約瑟夫·帕特森創辦《紐約每日新聞》。與傳統的對開大報不同,《紐約每日新聞》是一份四開小報,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份小報。該報創辦後,紐約地鐵上的乘客們很快發現,在狹小的車廂內,大報並不容易閱讀,而小報則十分方便。因此,該報發行量猛增,1920年創辦一周年之際,《紐約每日新聞》的日發行量就達10萬;到1925年超過100萬;1947年發行量達到頂峰,為日均240萬。

  除了發行量巨大外,《紐約每日新聞》在版面和內容上也有許多特色。比如,其頭版由一張大照片和碩大而簡練的標題組成,這也成為日後英美小報的標配。不同於一般小報以八卦娛樂新聞為主,《紐約每日新聞》的理念是“紐約的眼睛和耳朵,誠實的聲音”,擅長挖掘犯罪和貪污等新聞,因而獲得不少紐約底層民眾和地鐵族的喜愛。由於在民眾中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該報甚至能滲透到一些文藝作品中。比如,在超級英雄漫畫《超人》中,超人克拉克·肯特和女友露易絲·萊恩效力的報社《星球日報》,就是以《紐約每日新聞》為原型。

  《紐約每日新聞》曾獲得11個普利策獎,題材包括紐約警察局醜聞、“9·11”後的救援等。當然,一些報道曾引發諸多爭議。2016年12月19日,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爾洛夫被暗殺,《紐約每日新聞》將此事件與二戰時猶太學生暗殺納粹德國外交官進行對比,並稱“正義得到了伸張”,這引發俄羅斯的強烈抗議,要求該報正式道歉。

  自創立以來,《紐約每日新聞》經歷過多次危機,也幾經易手,但最終都挺了過來。但這次,面對新媒體時代的衝擊,這份百年小報還能老樹發新芽嗎?前景有些悲觀。美國超市大亨約翰·卡齊瑪2015年曾有意收購《紐約每日新聞》,但去年他已無意接手。卡齊瑪直言不諱地表示:“我認為它已經回不去了。”如果《紐約每日新聞》真的捱不過這道坎,最終受損的又會是誰呢?

 (來源:文匯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