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聚焦於自然發生區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能夠接收到足夠多的光來激活化學物質,且表面可能含有液態水的行星,位於所謂的“自然發生區”。
已知位於自然發生區的系外行星中,有幾顆已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探測到,包括開普勒-452b,它於2015年被發現,當時NASA稱其為“在類似太陽的恒星的宜居區內第一顆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這顆行星被稱為地球的“堂兄”,但它距離地球太遠,以目前的技術無法對其進行精准探測。下一代望遠鏡,如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和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將有望能夠識別和描述位於自然發生區內的更多行星。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根據最近的估計,可觀測宇宙中有多達7×1020顆類地行星。如果在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它們也有可能以與地球上完全不同的方式繁衍。
瑞默說:“我不確定生命是多麼偶然,但鑒於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有一個例子,尋找最像我們的地方意義重大。”
據美國太空網8月1日報道,瑞默已經計劃好了下一步:他想使用氙燈,它與來自恒星的紫外線更接近,可以讓他們更好地釐清RNA的形成發生於何處。
來源:《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