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所謂的正規票務平台上定了兩張周傑倫常州演唱會的門票,直到演唱會當天也沒有收到門票。聯繫客服退票,被要求將15%的手續費打給客服的私人賬戶,然後才給退錢。”江蘇網友劉先生通過微信告訴記者。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的票務平台會在用戶付款以後給出賣家的信息,但有的僅僅只是一張照片,上面印著“某某傳媒公司”,並沒有具體的聯繫電話和地址。
“我在買之前不知道票務平台手裡沒有票啊,難道票不都是從他們公司發貨嗎?總覺得從平台上買比現場找‘黃牛’買靠譜。”一名在某票務平台上購買演出門票的網友通過微博對記者說,“演出前一天,客服說可以配送。配送不了就現場取票,現場沒票會賠錢給我。我自己上網查了負責的票務公司,打電話咨詢,這家公司說去找平台,找他們沒用。加價賣票又不保證票源,真搞不清楚這些票務平台的身份,難道是我和‘黃牛’之間的中介?”
第三方商家究竟是不是“黃牛”?在與某平台客服人員溝通過程中,其稱自己不是“黃牛”。但記者問到提供票品的具體商家信息時,客服卻稱沒有權限查看訂單中賣家所屬信息,要下單用戶自己去訂單裡查看,但訂單中給出的信息並沒有具體的聯繫人的地址和電話。
演出票務迎最嚴監管
近期,文化和旅遊部以社會關注度高、觀眾數量多的營業性演出為重點,嚴查嚴管演出內容和演出票務經營行為,查處了一批營業性演出市場重大案件。其中,針對越來越普及的網絡購票行為,文化和旅遊部部署開展違規票務網店專項整治,對2600多家網店進行專項清理,部署北京、上海等19個地區查處143家違規從事票務經營活動的網店。
“這是演出票務市場所經歷的最嚴監管。”一米觀察創始人王毅說,此前對演出票務市場的監管往往是針對個別事件,或者是進行區域性的督辦,此次密集地清理違規從事票務經營活動網店,並對市場中多家具有知名度的票務平台開出罰單,處罰規模和程度已經超越了此前的監管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