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砂石裝備展集聚海內外200多家企業,展示目前行業最新技術及設備。(圖片來源:大公網)
|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推進,超1.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基建工程加速,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工程即將全面建成。記者21日從2018中國國際(廣州)砂石及尾礦與建築廢棄物處置技術與設備展獲悉,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大灣區年均砂石用量超20億噸,產值逾一千億元。隨著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碼”,砂石與裝備產業也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大灣區基建“加碼”市場前景看好
據廣東省發改委新印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重大項目2018年投資計劃》顯示,未來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基建大提速,其中從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航運等方面密織交通網,項目總投資便超1.3萬億元,六年內將有67個高速公路工程納入省重點項目,計劃投資超8000億元,僅今年投資超878億元。
“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經貿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快,廣東砂石產業又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廣東砂石協會會長賴志光表示,香港與澳門的砂石礦產資源相對缺乏,毗鄰的廣東在拓展市場方面“捷足先登”。他說,隨著中國石礦建設不斷拉開工業化、智能化、生態化、區域化與規模化的大礦時代序幕,本屆廣州砂石裝備展在產業創新發展、產業鏈延伸和參與國際產能合作方面都有所突破,集聚海內外200多家企業展示目前行業最新技術及設備,并為國際買家提供一站式采購平台。
布局“一帶一路”沿綫搶食“蛋糕”
除了大灣區市場,越來越多企業也布局“一帶一路”沿綫,以搶食更大的基建“蛋糕”。“施工裝備在創新和環保方面亦要不斷提升。”廣東東升實業集團總經理劉興表示,以往砂石礦山開采幾乎都是人工操作,現在逐漸智能化、生態化,一台開采設備原本需要五六人維護,現在一個人即可,而且從產能和效率上都可以通過電腦數據收集統計,節能減排效果明顯。而韶鑄集團發布國產新一代智能破碎機,節能10%到20%,也是首次將電磁直驅技術和智能技術運用到圓錐式破碎機,為國產礦山機械設備創新作出突破。
(來源:大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