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饅頭裡添衛生紙?食品安全謠言為何成頑疾
http://www.CRNTT.com   2018-08-22 11:59:20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  很多人依然在看到謠言時深信不疑,熱衷於把謠言擴散出去,這跟科學素養與媒介素養的普遍缺失有著脫不開的幹系。

  水泡饅頭發現裡面添加“衛生紙”?前不久,這段據稱是甘肅天水一家市場所銷售饅頭的視頻在網上廣為流傳。寧夏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的檢測結果表明,未發現非食用添加物。換言之,上述網絡視頻是有意編造的謠言。

  如果了解相關行業的知識,很容易就能發現市售紙漿價格及制假成本遠高於一般饅頭的銷售價格。就算真有不法分子有心造假,如果採取往饅頭裡添加衛生紙的低劣伎倆,未免得不償失。權威部門的檢測結果,加上行業知識,足以打消公眾由此事件產生的疑慮。

  這起網絡謠言事件,讓人聯想起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紙餡包子”事件。後者已被作為典型案例寫入大學新聞專業的教科書,說的是某電視台記者策劃、擺拍了“紙箱餡包子”的生產過程。報道播出以後,引發輿論震驚,但經過監管部門徹查,根本沒發現市場上存在“紙餡包子”。事後涉事媒體作出公開檢討,捏造假新聞的記者受到刑事處罰。

  相隔十多年卻高度相似的傳媒假事件,因為編造的主體不同,反映了信息傳播的變遷,也凸顯了整治謠言的艱巨性。如果說在傳統媒體時代,加強對采編人員職業道德與規範的教育,能夠有效避免假新聞的傳播,那麼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每個網民都是報道者,都有可能成為謠言和假消息的傳播者。

  利用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焦慮,編造和傳播不實消息,幾乎成了傳播領域的頑疾。有數據顯示,網絡謠言中的食品安全信息占45%。不光有“衛生紙饅頭”“紙餡包子”這樣聳人聽聞的惡意傳謠,也有以善意面目傳播的偽科學信息。比如,流傳經久不息的“食物相克”的說法,絕大多數都經不起推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