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在世界各地的醫院中,含有異丙醇或乙醇消毒劑的手洗消毒劑目前正被廣泛應用,它確實可以降低名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超級細菌的感染率。
但一件可怕的事情正在發生:根據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科學·轉化醫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這種流行的基於酒精的手洗消毒液,現在走在了和抗生素相同的道路上——超級細菌在不斷發展中,已經能夠抵抗手洗消毒液。
2009年以後,細菌耐受性更強
基於酒精的手洗消毒劑,通常包含了七成以上的異丙醇或乙醇。它們一般能消滅細菌——酒精通過撕開細菌的外膜來殺死它們。因此,這種洗手液以及相關手部清潔方案,在全球範圍內都是衛生保健機構控制感染的主要策略,這種方式的引入使得醫院中部分獲得性感染大幅下降。
然而,原本能輕而易舉被殺死的細菌菌株,卻逐漸演變出了抵抗能力。
研究人員的調查顯示,一種名為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的細菌在醫院中的感染有上升趨勢。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種細菌傳播的細節,研究團隊對1997年至2015年之間在澳大利亞兩家醫院收集的細菌樣本進行了詳細分析。結果發現,細菌逐漸能抵抗基於酒精的消毒劑。研究稱,與2004年之前收集的細菌樣本相比,2009年以後收集的樣本對酒精的耐受性更強。
報告指出,2002年醫院開始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劑,在收集細菌樣本的這兩家醫院,2001年每月使用100升含酒精的洗手液,但2015年每月使用1000升,用量增加了10倍。
酒精類消毒劑反成“幫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