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記者提問(中評社 海涵攝) |
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程濤表示,從政治上講,中國與非洲是平等的,政治上平等相待;從經濟上講,中國也需要非洲的資源,但是中國是公平買賣。不光是這樣,中國還幫助非洲國家進行資源的深加工。比如說非洲有石油,中國也需要石油,中國每年從非洲進口不少石油。但是非洲國家每年僅僅靠原油的出口賺不了多少錢。一個尼日利亞的朋友曾說過,他們國家是非洲出口石油最多的國家,但同時也是非洲進口柴油和汽油最多的國家。他們出口石油所賺的錢還不夠他們進口柴油和汽油的錢。如果把這些石油進行加工或者部分加工,掌握了其附加值,給國家創造了稅收和就業,國家在經濟上就會逐漸富裕起來。中國就是這樣做,幫助非洲進行石油加工鏈條的建設,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們需要非洲的資源跟殖民主義掠奪非洲的資源有本質的區別。”
程濤還談道,中國與非洲的貿易近幾年發展得很快,去年已經達到了一千七百億,中國也從非洲進了很多商品,這是互惠的,中國的商品價廉物美,深受非洲老百姓的歡迎,改善了他們的生活。中國不光是把中國製造送到非洲市場,還幫助非洲人搞非洲製造。因為非洲本身資源豐富,中國的公司在非洲設廠,幫助他們把原料變成產品,在整個非洲市場上銷售,而且還可以出口到歐洲美洲市場。
他說道,非洲人常說,“送朋友一條魚,不如教會他結網”,中國也有句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一個意思,所以中國人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同時也幫助了非洲人,將來不僅“made-in-China”可以在世界各地看到,還可以看到“made-in-Africa”。
最後,程濤強調說,非洲人很聰明很理性,他們知道什麼人是朋友什麼人不是朋友,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假意,他們有能力自己判斷是否是“殖民主義”,不需要給外人再給他們上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