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號制度隨時代而演變
“紅色軍號伴隨著人民軍隊從無到有、由弱到強,聚集了人民軍隊諸多寶貴精神財富。”陳零說,其實我軍早在初創時期就建立了司號制度。
陳零介紹,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的國民革命軍中編有司號分隊和司號兵。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成立後,在軍部副官處編司號班、設司號官,在團、營、連分設司號長、號目和司號員。
1931年11月,中革軍委總參謀部在瑞金召開紅軍司號會議,根據部隊在作戰中反饋的意見建議制定頒布了《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發出《關於司號問題的通令》,人民軍隊首次擁有了自己的號譜和司號制度規範。號譜分為戰鬥號譜、勤務號譜、名目號譜、儀式號譜四類共300餘種。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形成了完善的軍隊司號制度。全軍部隊在連編設司號員,營編設司號班,團編設司號排,司號員成為我軍基層部隊傳統的“八大員”之一。1962年6月,原總參謀部通信兵部重新編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號譜》。該版號譜分勤務號譜、名目號譜、戰鬥號譜、儀式號譜共四類109種,還附錄了兩類共8個練習曲譜。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戰爭形態的演進和我軍現代化建設發展,軍號的指揮通信功能逐步弱化,應用使用範圍逐步縮小,部分軍營甚至不再使用軍號。
恢復完善司號制度體現四大新變化
這次恢復和完善工作體現了哪些新變化?陳零認為,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