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養殖大戶陳壽春剛從上海、無錫跑市場回來,大閘蟹的銷路基本打通了。今年大閘蟹每畝增收20斤,他打算直接到城裡搞批發門市,減少中間環節,價格也能賣得更高。
豐收的背後是政策支撐
豐收的路子多種多樣,豐收背後卻有共同的原因。基礎設施搞好了,科技水平提高了,產業融合起來了,豐收村豐收的成色越來越足。
安徽潛山和廣西象州的兩個豐收村都曾飽受水患。為防澇抗旱,前者斥資修建水利站,對今年農業豐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後者實施了疏浚河道等措施,也迎來了豐收年。
兩年前,象州的豐收村建“雙高”糖料蔗基地,糖蔗種植間距要從90厘米拉大到1.2米,很多種植戶心生疑慮,“少種不會減產嗎?”為打消村民疑慮,政府免費提供機器深耕服務和高糖蔗種,還組織村民外出考察。
一年後,糖蔗畝產量從之前的五六噸提高到七八噸,種植大戶楊祖權連連稱好,“現在一根蔗頂過去的兩根!”駐村“第一書記”黃維介紹,“雙高”基地建設以來,村裡甘蔗種植面積增加了500畝,產量增加了5000噸。
安徽潛山豐收村注重農業規模化,建立了6家專業合作社,圩裡95%土地都已發包。龍頭產業瓜蔞種植得到大力扶持。休閑觀光農業、綠色農業、創意農業等多種業態並存,推動農業多功能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