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對在北京工作了22年的品牌聯盟(北京)諮詢股份公司董事長王永來說,10月15日是值得紀念的一天。當天,北京市公示了首批積分落戶人員名單,王永在列。
“我想我能夠進入公示名單,一是在北京工作的時間較長,二是擁有博士學位,三是獲得了北京市的一些表彰獎勵。”王永說,積分落戶政策為在北京工作的普通勞動者打開了一扇新大門,“是一次積極的嘗試。”
據新華社報道,《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試行)》於2016年8月正式發佈,首批積分落戶申報工作今年4月正式啟動,共有超過12.4萬人的積分落戶申請經用人單位審核提交,最終有6019人進入公示名單,公示期截至今年10月22日。經公示無異議的,可在今年10月23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按規定辦理北京市常住戶口。
積分落戶申報要求申請人需持有北京市居住證、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7年及以上,且無刑事犯罪記錄,包括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教育背景、職住區域、創新創業、納稅、年齡、榮譽表彰、守法記錄等9個積分指標。
在北京一家智庫機構工作了19年的胡女士也進入了公示名單。“我們建了一個申報微信群,群裡有300多人,都在北京工作多年,為城市發展揮灑下汗水。”胡女士說,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普通勞動者的貢獻,普通勞動者也需要城市給予的各方面保障,積分落戶是一個“雙贏”。
專家表示,積分落戶是特大型城市戶籍改革過程中的現實性選擇,對大城市意味著活力與創新力,體現出勞動積累的重要性。
33歲的段明強這次沒能進入公示名單。他說,留在北京的初心就是努力奮鬥、追求幸福。“此次積分落戶申報的積分指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個人奮鬥成就的一個量化,我會繼續努力。”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積分落戶規模定為年度6000人,在政策試行期間,每年的規模穩定在這一水平,未來將根據情況變化,不斷完善積分落戶政策。
“積分落戶只是居住證‘賦權保障’基本功能的一個衍生,並非是解決落戶城市的唯一渠道。保障人們合法權益,不斷提升人們的融入感和歸屬感是本意。” 該負責人說。
目前,北京市已形成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覆蓋常住外來人口,形成了“3+6+7”政策體系。
居住證持證人可享有“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基金”等3項權利,“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等6項基本公共服務,以及“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資格”等7項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