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了一輩子的文物保護工作,許言認為修文物跟看病差不多。“搞明白病因,開好藥方,就這麼簡單。”看似簡單,中國文物修復團隊的工作卻並不輕鬆。“我們修復茶膠寺,腦子裡整天沒別的事,就琢磨這個。”周薩神廟和茶膠寺都是古代建築瑰寶,其修復工作是不可逆的,必須確保萬無一失,同時還要考慮到工期、預算等限制因素,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吳哥古跡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量遊客、學者慕名而來,“全世界都盯著看,必須要讓所有人滿意。”
將成千上萬塊散落的巨石重新“組裝”成1000多年前的模樣,著實耗費了中國文物修復團隊不少時間和精力。晚上查閱資料、分析數據,白天現場測繪、施工,標號、歸安、監測、查驗,集齊了考古、歷史、建築、文物病害、文物保護等多個細分領域專家的中國文物修復團隊,每一個成員都配得上“工匠”一詞。
“他們是最受我們歡迎的好朋友”
吳哥古跡是柬埔寨的驕傲,也是全世界的文化瑰寶。由於柬埔寨國內的文物修復技術和設備等相對落後,各國文物修復團隊來到柬埔寨,無償提供文物修復方面的援助。中國文物修復團隊來到吳哥古跡近20年,不僅幫助修復了周薩神廟和茶膠寺,還傳授了先進的文物修復技術和理念,同時也與當地人結下了真摯的友誼。
在茶膠寺的工地上,中方技術人員與柬埔寨工人一起施工,最多時,工地上有70多位柬埔寨工人。70多歲的蓬努是一名老工人。在完全可以退休養老的年紀,蓬努依然堅持每天騎半小時摩托車來到工地,幹起活來一點不比年輕小夥子差。蓬努其實家境富裕,他說自己從小就在暹粒長大,每一棟建築都留下過他童年玩耍的身影。這些古老的、有些破敗的建築,對蓬努而言並非是旅遊景點或者歷史遺跡,而是童年的回憶。“回到這裡工作,和中國文物專家一起修復這些古跡,我覺得精神上很滿足,這裡是我的精神家園。”
茶膠寺的管理員告訴記者,中國文物修復團隊這幾年修復了茶膠寺內的很多建築,現在茶膠寺重新開放後,每天約有500名遊客,比以前多了不少。“茶膠寺為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展現了柬埔寨上千年前的歷史和文化,如果沒有中國幫助修復,它不可能有現在的魅力。”
當地婦女蒂瓦在茶膠寺的後門擺攤售賣椰子和飲料已經有幾年時間了。“中國文物專家把茶膠寺修好了,遊客也越來越多,所以我立刻就過來擺攤,生意很不錯。”頗有“商業頭腦”的蒂瓦和袁濛茜早已相識,一見面如老友般熱絡寒暄。
看到蒂瓦可愛的小女兒走了過來,習慣隨身攜帶相機的袁濛茜立刻蹲下來,“哢哢哢”,鏡頭中記錄下了小女孩燦爛的笑容。袁濛茜說,每次見到蒂瓦女兒都要拍幾張照片,小女孩兒也對著鏡頭大大方方地表演了一首自己新學的英文歌曲。看著女兒和袁濛茜的“友愛”互動,蒂瓦告訴記者:“中國文物專家都很友善,他們是最受我們歡迎的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