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發表時評說,從今年八月起,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不僅在綠色港都捲起了千層浪潮,逼得民進黨動員全黨之力應戰,“韓流”同時也外溢到其他縣市,成為其他國民黨候選人最受歡迎的輔選明星,引發台灣各界的高度關切。
對於韓國瑜的崛起,媒體、學界討論很多,有的從候選人人格特質切入,有的用高雄市選民結構來探討,有的拿其公開發表談話、主張做分析,有的以民進黨執政表現當對比,還有的則借鏡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象為觀察,不一而足。
其實,仔細解剖韓國瑜投入高雄市長選舉的參選過程,不難發現他抓到了蔡政府上台兩年多來,台灣的經濟走勢越來越糟,而高雄市民對生活環境、工作現況及發展前景的不滿越來越高,這兩者之間的對撞已達臨界點。
社評說,台灣地方選舉較重視民生議題,而非政治話題。韓國瑜參選高雄市長以來,很少觸碰政治議題,也不談什麼藍綠對決,常掛在嘴邊的,不外乎“經濟不好”、“價格太低”、“工作難找”等,全是升鬥小民關心的經濟性話語。
尤其,韓國瑜使用淺白易懂,甚至有些市井的語言,如對高雄市現況的描述,“又老又窮”一句話,讓大家心有戚戚焉;他又提出“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等政見,使高雄市民見到了希望,燃起了熱情。
更重要的是,韓國瑜看到高雄縣併入高雄市後,舊高雄縣的經濟發展與基礎建設,要比舊高雄市來得差,農漁民的收入也沒有增加多少,甚至還不如縣市分家時期。也因此,他數度為農漁民喊話,挑起了民眾心中的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