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希望利用通信、導航和遙感衛星來建設“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圖為人們在北京參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模型。(美國石英財經網站) |
中評社香港11月5日電/“要致富先修路”是中國給外國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諺語之一——這是一句既有遠見,也有對實用性表示擔憂的話。正如中國在其跨越全球的“一帶一路”倡議中發現的問題那樣,其他國家并不總是合作的。這項計劃遇到了麻煩,現在它的成功取決於對願景和細節的重新審視。
美國彭博社11月3日社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新方向》,文章說,中國在建設大型項目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技能,擁有無窮無盡的資金來源。東道國經常遭到西方及其開發銀行的蔑視,因為它們迫切需要更好的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促進貿易和商業。
從現在開始,中國應該將重點放在該倡議所支持的項目質量上,而不是規模上。這一轉變需要從高層開始,首先是推動國有銀行與國際銀行加強合作,并遵守它們的標准。其次是向非中國企業開放招標,雇用更多當地工人,建立良好的信譽。最後是提供更大的透明度,更多咨詢民間社會團體,并對項目進行適時的社會和環境評估。以上這些可能會減慢審批進度,但如果短暫的止步能為今後更長遠的發展掃清很多障礙,這是值得的。如果這樣做了,有問題的項目就會不斷減少,人們的各種擔憂也會隨之消退。必須承認的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備受尊敬的、高標准的銀行。中國在項目規劃和管理方面沒有理由不達到全球標准。
此外,發達國家可以幫助小國評估中國的投資提議,并就創造更好的條件進行談判。這可能意味著為開發高質量項目提供技術援助,或者創建一個多邊論壇評估相關項目債務的可持續性,這也可能意味著匯聚各種民間力量,促進民主、獨立法院和新聞自由,使公民更好地對相關建設做出理性判斷。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沒有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的必要,我們也不應該在原則上反對它。恰恰相反,如果中國的投資和經驗能够促進貧困或不穩定地區的繁榮與發展,那麼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也能從中受益。華盛頓最好的做法是努力捍衛全球貿易規則,以便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使貨物和服務流動受到市場力量的支配,而不是行政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