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實現了中央、地方和基層的良性互動
在改革過程中,中央、地方和基層之間的良性互動,是一個突出的現象,也是一條重要的經驗。例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現、經濟特區的建立、股份制和證券市場的形成等,都是上、中、下層之間互動的結果。這種互動的突出特點是,中央的決策與各地、各部門和基層群眾的首創精神前所未有地緊密結合在一起。沒有中央堅定的決心和正確的決策,中、下層的首創精神將難以發揮或將脫離正確軌道,而沒有來自中、下層的首創精神和實踐,中央將難以形成堅定的決心和正確的決策,即使形成了也難以貫徹落實。還需特別指出,大量專家、學者的參與是促成這種互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作用是在上、中、下層之間傳遞信息,為中央和地方決策提供咨詢,並參與各層次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實施。
較好地處理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係
從第一階段的實踐看,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係是辯證的、動態的。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加快發展,而改革與發展又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同時,改革自身帶有風險,改革與發展也勢必會打破原有的平衡,產生不穩定因素;但是,如果把穩定置於首位,阻礙改革與發展,最終將會導致更大的不穩定。
從這個階段的經驗看,處理這三者關係的基本邏輯是,通過改革帶動發展,當因改革和發展導致新的不穩定因素出現時,必須及時通過進一步的改革措施加以消除。例如,國企改革造成了大批職工下崗,為解決這一問題又促成加快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事實上,改革和發展帶來的不穩定,主要是由於利益格局的變化。因此,處理好這三者關係的核心在於如何能使人民大眾共享改革成果。在改革初期,人們對分享改革成果的關注主要在經濟方面;而隨著改革的深入,對改革成果的分享將不僅限於經濟方面,還必然包括平等享有各方面的權利、實現社會的公平與公正等。
進入21世紀之後,我們的改革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這一階段,中國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到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中國也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這時,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已不是改革開放之初所面對的那些老問題,而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新問題。這些問題或是新體制不完善、不健全所造成的,或是此前的改革涉及不多的,或是經濟現代化“起飛”階段過後才會出現的。
總的來說,40年來我國的一條基本經驗是,在改革和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只能通過進一步的改革和發展來解決。成功應對挑戰需要一個過程,我國的應對是積極的,並正在取得成效。
(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