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7日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連發生的爆倉事件讓長租公寓從風口滑向“風暴眼”。繼杭州鼎家、上海寓見後,近期北京昊園恒業也被曝出現資金鏈斷裂。回頭看2018年的長租公寓,經歷了變相漲租、甲醛超標、騙貸維權,似乎已滿目瘡痍。這些壞消息背後,主要是因為長租公寓撬動了過高的杠杆,企圖借助資本一路快跑,當杠杆玩不轉了,長租公寓構築的“小美好”也頃刻崩塌。
我們知道,傳統的租房模式裡只有租客、房東和中介,而長租公寓除了連接以上三者,還引入了網絡貸款,使得租房模式有了金融屬性。在這場杠杆的遊戲裡,租客、中介以及長租公寓本身都加足了籌碼。
租客以往都是通過中介或者自己尋找房源,房租也是以月付或季付為主。但隨著長租公寓的快速崛起,其號稱能提供更好的租住環境和服務,租客的目光自然被吸引了過去。迫於沒有房源或看中長租公寓的配套服務等原因,一部分租客選擇了長租公寓。
在這中間,已有兩個地方被不知不覺加了杠杆。第一,很多租客為了繳納租金,實際上找了第三方消費貸公司或P2P公司,甚至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借了“租金貸”。房租款全部給長租公寓,租客再逐月給第三方消費貸公司還本付息。連最基本的房租支付,都已撬動了杠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