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
“整理工作將更難 後面都是硬骨頭”
新京報:清華簡的釋讀主要難在哪裡?
黃德寬:首先是認字,要考釋清華簡中未見之字。字理清了,還有佶屈聱牙的詞句需要梳理。即便有點“文通字順”的意思了,仍然面臨竹簡大多為古書佚籍,僅有極少數有傳世文獻可與之對照。
新京報:研究的時候如何把竹簡編連?
黃德寬:研究竹簡,一個基礎工作就是竹簡的編連,首先要把同一篇竹簡找在一起。
沒有編號的竹簡可以按劃痕排。竹簡是竹筒做的,古人會在竹筒外邊畫一道線,利用線對線進行排列,這也是清華簡整理過程中發現的方法。
但劃痕有時也不夠準確。我們會依據竹節的位置、簡的顔色、簡的污跡,來綜合判斷簡在什麼位置,編連對了就是文通字順,但時有錯簡,在所難免。清華簡的研究一直保持嚴謹的態度在做。
新京報:清華簡編連順序怎麼排定?
黃德寬:當年李學勤先生敲定,先易後難。
先將竹簡的編排進行大致分配,按內容為主進行分篇,這次發布的第八輯正好是治國理政輯。每輯篇幅接近,差不多發布100多枚簡。
新京報:流散的竹簡大家會質疑真實性,對此您怎麼看?
黃德寬:因為不是考古發現的竹簡,大家會懷疑真實性。一方面要有專家鑒定,二是根據技術鑒定,用碳14測定,還會進行化學檢測。此外,專家還會根據簡文內容、文字進行判斷。
綜合多個因素,從科學手段和學術經驗加以判斷。清華簡不會是假的。
新京報:清華簡後續的工作將如何安排?
黃德寬:目前簡書整理剛過半,以後爭取保持每年出一本。但後面整理工作將越來越難,因為之前的竹簡編連有編號、內容清楚。後面內容難度越來越大,都是硬骨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