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南掃雷大隊官兵在土地堡雷場進行搜排作業(2016年5月6日攝)。新華社 |
家就在雷場邊的掃雷大隊四隊班長劉貴濤,一家人曾飽受雷患之苦:爺爺觸雷犧牲,表哥、姑姑被地雷炸傷。原本在外地服役的劉貴濤,得知掃雷大隊組建的消息後,第一時間申請加入掃雷大隊。
為人民吃苦冒險,值!
在雷場,地雷等爆炸物種類繁多、交織混埋、辨識難度大。因年代久遠,部件銹蝕老化,地雷性能極不穩定,極易突爆,排雷危險可想而知。
“腳底一滑,甚至滾落一塊石頭,都可能觸發地雷。”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游說。
天保口岸雷場,官兵們深挖半米多,刨出上萬枚地雷。劉貴濤小心翼翼拆除一枚詭計雷時,螞蟥突然叮咬,他腿腳一動,旁邊戰友驚呼:“地雷!”低頭一看,他鞋底邊上就是一枚地雷!
兩年前,下士程俊輝在排除一枚絆發雷時,腳下山石轟然崩塌,他跌入30多米深穀,經搶救無效犧牲。這位掃雷戰士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2歲。
前不久,中士杜富國在排除爆炸物時,突遇爆炸,防護服雖然保住了他的生命,可他卻失去了雙手、雙眼。
掃雷大隊官兵常年穿梭於熱帶叢林中不同雷場,沒有固定營房,生活條件艱苦。
一次,掃雷大隊二隊去一個雷場執行任務。由於去一次需2小時車程,官兵們乾脆住到雷場。在沒電、沒手機信號的原始叢林中,他們吃壓縮幹糧,喝地表水,僅用7天,就清除完所有地雷。
掃雷大隊三隊官兵常年住帳篷,今年10月,他們轉換雷場,擠在邊民廢棄的烤酒房,人均面積不足2平方米。
3年來,掃雷大隊官兵人均進出雷場700餘次,搬運掃雷爆破筒等物資10餘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