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特會”不負眾望,同意暫停互相加征新的關稅,為今年7月開打的中美貿易戰帶來了休戰曙光。(路透社) |
中評社香港12月4日電/美國與中國的經濟關系處於一種不睦狀態,在貿易、科技及更廣泛的經濟等多條戰綫展開。接下來兩國應對彼此衝突帶來的經濟後果時,可能會有圍繞貨幣政策的財政戰。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雄厚的財力將賦予其優勢。
香港《南華早報》12月3日載文《特朗普的短期把戲毀得了中國的長遠經濟、地緣政治戰略嗎?》,文章說,若論把財政政策當武器,歐洲和其他受到中美兩國爭端影響的經濟體并不比中國的能力更強。在中國似乎正在展開的長遠博弈中,他們同樣也可能是輸家。當然,華盛頓,至少是特朗普陣營并不這樣看。特朗普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裡•庫德洛就稱,美國經濟“遠比中國經濟更能抵禦這場(貿易對峙)”。然而,實際上,真正的問題并非是中國、美國以及其他國家誰會從當前的貿易衝突中損失最多,而是經濟大國中誰擁有最大的政策空間來回應越來越有可能的全球經濟減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曾給世界一個驚喜。當時,中國推出部分財政、部分貨幣的4萬億元刺激方案。在一些人看來,這意味著中國已拼盡全力,(如今)再無力重拾此類壯舉。但是,盡管多數西方央行無法輕易改變路綫,把貨幣收緊改回到貨幣寬鬆——這意味著他們也不能發行政府債券為財政刺激融資,但在中國,市場與政府之間的分界沒有西方經濟體那麼清晰。因此,中國沒有類似限制,財政刺激得到政府和央行的融資,其規模能比其他國家地區大得多。在這方面,特朗普似乎并沒有意識到正面對的經濟巨獸的特點。它所具有的生存能力超過其他普通的市場經濟體。
美國領導人及其主要助理繼續針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施展把戲時,還應牢記中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變化。中國總體上對出口依賴度的減少超乎許多人的預料,這使其受到貿易戰衝擊的風險降低。2007年時出口占中國GDP的比重為35%,10年後減半降至18%,這反映了該國經濟結構向內需再平衡的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