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說,民進黨的選戰主題之一,是以境外勢力一詞來指控大陸干預,並配合其傳統的反中仇陸宣傳。在地方上,以台北來說,先是批判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不符“台灣價值”,再由代表民進黨參選的姚文智高舉“台獨”旗幟,進而為蔡英文高呼挺姚,賴清德為姚站台時更直接鼓吹“台灣和中國是兩個國家”;至於在高雄,民進黨揚言韓國瑜會帶來紅潮、高雄將變成中國城、韓是中共所培養的。
選舉結果既然是民進黨大敗,那麼外界根據民進黨在選戰中的論調,導引出選民支持親中路線的判斷,便完全合乎邏輯。蔡英文事後圖以選民未就兩岸議題做出表達來加以彌補或掩蓋,為時已晚,也是自作自受。
平實而言,選民不是在親中、親美的二分法當中做選擇,而是拒絕認同民進黨、蔡英文執政後兩岸關係倒退對台灣所達成的危害,例如台灣的國際空間被限縮,包括無法出席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會議、丟失五個邦交國;又如台灣農漁產品輸陸受阻、大陸停止在台漁業契作、陸客來台旅遊劇減、兩岸學術及商務交流被民進黨限制等等。這些卻都是蔡英文洋洋自得的所謂維持現狀。
現在民意新主流已經展現,多位國民黨籍的地方首長當選人也提出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加強兩岸交流。那麼在2020年大選前一年多時間里,究竟是九二共識能夠給台灣民眾帶來安居(和平)及樂業(發展),還是蔡的維持現狀比較有效?將成為選民在大選如何投票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