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成就感瞬間湧上他的心頭。數小時前,何凱剛完成晝間空中加油課目。而在此之前,受機型所限,他和戰友們對空中加受油的經驗幾乎一片空白。面對挑戰,他們不斷增加訓練強度,從空中加油課目進入到實施不到1個月時間,首批改裝飛行員全部通過考核。
該旅“金頭盔”飛行員王海峰認為,空中加油訓練擴展了蘇-35戰機的作戰半徑,使它能夠更好地遂行全天候、遠中近作戰任務。
除了不斷開拓訓練課目,該旅還十分重視戰術戰法創新,專門成立作戰研究中心,飛行員們自主選擇研究領域專攻精練,探索出許多新的戰法。
深秋時節,一場演練在濱海地區悄然打響。帶隊長機是副旅長王曉東——該旅換裝蘇-35戰機以來第一個飛行時間超過100小時的飛行員。這次演練,他們嘗試驗證了蘇-35戰機空空、空地間信息交互與資源共享,在多機編隊協同攻擊等作戰運用上取得突破。
同時,該旅充分運用“基地–旅”體制訓練平台和資源,與異型機、地導、雷達部隊和海軍艦艇常態化開展帶有實戰背景的空對空、空對地和空對海對抗訓練,提升體系作戰能力。
2017年9月,該旅參加一次聯合演習,時任副參謀長王曉東第一次登上海軍驅逐艦進行對空指揮,面對海空層層設防和複雜電磁環境,引導戰機成功突防。
“未來作戰都是體系作戰。”王曉東說,“這次聯合演習為我們後續深入的協同作戰研究提供了依據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