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筆墨吐胸中丘壑,其樂無窮
王:中國文人畫不重形似,或者說超越形似,尋求的是“驪黃牝牡之外”的意境,表達對生命的思考,對人生的沈思,通過筆墨創造丘壑、氣象,體現畫者對中國傳統哲學,如老子“言無言”、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慧能“不立文字”的精妙智慧的體悟。這樣的陽春白雪,知者必然甚少,您幾十年如一日地執著於此,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實屬難得。
傅:對我來說,就是喜歡。用筆墨一吐胸中丘壑,樂此不疲,其樂無窮。雪齋先生的畫空靈超逸、筆簡意遠,鏡汀先生的畫飄逸靈動,蕭遠澹泊,這是我喜愛的風格,我追求並希望傳承的,就是這樣的所謂文人畫一脈吧。
繪畫如果為名利所牽,那就好不了
王:時下中國畫市場火熱,很多人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幟,肆意“發展”。記得詞曲學家劉崇德先生談到昆曲時,認為昆曲不宜為了什麼市場效益之類一味“發展”,因為,昆曲既已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就是公認的“博物館文化”,對這樣的博物館文化,“我們的責任主要是繼承和保留,萬勿開發利用!” 國畫雖然不算“博物館文化”,但似乎也有類似問題。
傅:對,我的看法和他一樣,傳統藝術要慎談“發展”。國畫,比如說形式上,傳統的中國山水畫不像現在這麼滿,這麼俗,這麼豔。中國畫講惜墨如金,不要都填滿了。畫畫和唱戲一樣,得“進味兒”。中國畫有中國畫的韻味,意境,尤其文人畫,講究簡澹而有深度。就像京劇舞臺不宜千軍萬馬,但現在卻總搞人海戰術,演個《貴妃醉酒》,後面也站那麼多人。這種鋪排,在傳統中國畫,就是浪費筆墨。不同的藝術品類,要揚長避短。像評劇,它就是演楊乃武與小白菜之類的,你要它演現代戲演革命,就有點不倫不類。
中國畫現在是一哄而起,魚龍混雜,急功近利,什麼都沒學好,就急著上電視、辦畫展。動不動就是中國書畫班,收費很高,沒學幾天就給個證書。那幾天,能學到什麼?那證書,能說明什麼呢?但那麼多人熱衷於此,有人要有人願意給,這就不正常。繪畫如果為名利所牽,那就好不了。
頭些年,一個畫家告訴我文化部成立一個機構,專門給畫家定價,交兩張四尺的畫,交四百塊錢,找專家評論你那畫一幅值多少錢,完了給一證書。我說這種活動我一概不參加,至於我的畫值多少錢,那是市場問題,是我和市場的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