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從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角度,我們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張曉晶、常欣、劉磊文章表示,當前階段,要避免將加杠杆的主體再度轉移至民營部門的權宜之計;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防止行政干預和道德風險;要注重加強市場溝通和政策解讀,及時回應市場關切,使市場主體形成穩定預期。
針對存量隱性債務,各地需要制定分步化解計劃,做好分年度償還安排,在逐級上報後納入年度考核的內容。在“關後門”保持高壓態勢的同時,要進一步“開好前門”,還需要進一步理順相關體制機制,適當下放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自主權。
實體經濟杠杆率微升 金融杠杆率持續回落
文章介紹,實體經濟部門杠杆率略有上升。2018年3季度末,包括居民、非金融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實體經濟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242.1%增加到243.4%,上升了1.3個百分點。居民部門杠杆率仍在上升,3個季度累計上升了3.2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杠杆率繼續下降,從157.0%下降到154.5%;政府部門杠杆率保持微升,由36.2%上升到36.7%。
金融杠杆率繼續回落。從資產和負債兩端分別統計金融部門的杠杆率皆有所下降,資產方衡量的金融部門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69.7%下降為60.9%,負債方則是由62.9%下降為60.2%。
居民部門杠杆率仍在上升,增速略有趨緩
文章稱,居民部門杠杆率仍在快速上升,從2017年末的49.0%上升到2018年3季度的52.2%,3個季度共上升了3.2個百分點。2017年前3個季度居民杠杆率共上升了3.8個百分點,2018年的增速略有趨緩。
短期消費貸款依然是拉動貸款餘額上升的主要動力,當前餘額8.2萬億,同比增長28.1%。2017年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後出台的限貸政策曾將一部分住房貸款需求擠壓到短期消費貸款,當時短期消費貸增速曾達到40%以上。隨著相應監管手段加強,居民借消費貸來支付房地產首付的現象初步得到抑制,短期消費貸增速出現大幅回落。在新一代消費群體借貸意願增強、互聯網金融持續發展、銀行零售業務加快轉型的背景下,預計短期消費貸款仍會保持一定增速。以信用卡消費信貸為例,近兩年增長較為迅猛。2018年三季度末,用於信用卡消費領域貸款同比增長27.2%,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出14.9個百分點,銀行卡授信總額14.69萬億元,環比增長5.05%;銀行卡應償信貸餘額為6.61萬億元,環比增長5.68%;銀行卡卡均授信額度2.23萬元,授信使用率845.03%。伴隨銀行卡信貸規模持續擴大,信用卡逾期率也相應增加。目前來看,在個人貸款總體不良率特別是個人按揭貸款不良率較低的同時,信用卡不良率和消費金融不良率相對較高,未來或會持續提升。下一階段要關注包括信用卡、基於互聯網的信用類產品、消費金融類貸款、現金貸等在內的信用類消費貸款的共債與杠杆風險。
非金融企業杠杆率持續6個季度下降
文章分析,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杆率從2017年末的157.0%下滑到2018年3季度末的154.5%,3個季度共下降了2.5個百分點。企業杠杆率自2017年1季度達到160.9%的峰值後持續下降,當前水平相比峰值時期已下降6.4個百分點,除2018年1季度稍有反彈外,下降趨勢已保持了6個季度。
企業債餘額仍在上升,從2017年末的18.4萬億上升到當前的19.5萬億,同比增速6.8%。截至2018年11月,共有87只債券涉及違約,違約債券餘額共計871億元。2016和2017年兩年,違約債券餘額共計731億元,可見2018年債券違約金額已大於過去兩年的總和。尤其是3季度以來,債券違約大幅增加,3季度涉及違約的債券規模約500億左右。2018年以來的違約潮,主要是金融去杠杆背景下信用收縮、融資渠道特別是非標融資渠道收緊導致,其中民營企業受到影響尤其顯著,違約風險更為集中。與此同時,企業債券違約高企,較為依賴於地方政府支出的一些企業出現了兌付困難。這些現象反映了地方政府收縮隱性債務是2季度以來債券違約爆發的另一主要因素。
國企和民企去杠杆出現分化是2018年較為突出的現象。前三季度,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有所上升,從2017年末的55.5%升至56.7%。其中:私營工業企業加杠杆趨勢明顯,資產負債率從2017年年末的51.6%上升至56.1%;國企資產負債率出現下降,從2017年年末的65.7%回落至65.0%。民企資產負債率上升,國企資產負債率下降,主因在於民企資產縮水而國企資產上升。前三個季度國企資產和負債分別增長了15.4%和14.1%;而民企占比較高的工業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分別增長-0.8%和1.3%,其中私營工業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分別增長-6.1%和2.1%。可見,民營企業資產下降的同時債務上升是其被動加杠杆的主要原因,而國企的資產負債表擴張較快。
政府部門杠杆率微升,應繼續推進隱性債務顯性化
文章介紹,政府總杠杆率從2017年末的36.2%上升到2018年3季度的36.7%,上升了0.6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政府杠杆率從2017年末的16.2%下降到16.1%,下降了0.1個百分點;地方政府杠杆率從2017年末的19.9%上升到20.6%,上升了0.7個百分點。3季度末國債餘額達到14.3萬億。2018年前三個季度共發行國債2.5萬億元,略低於2017年同期水平,中央政府杠杆率也因此保持穩定。
地方政府顯性杠杆率相比2季度有所上升,從19.4%上升至20.6%,單季上升了1.2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地方政府債券規模增長較快,3季度地方政府債券增長了2.0萬億,當前餘額已達18.0萬億,前3個季度共增長了3.3萬億,與2017年同期的累計增長水平基本相當。接下來的第四季度,地方政府杠杆率升勢或會受到抑制。一方面,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進度已接近尾聲。截至2018年10月末,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2565億元,剩餘待置換債務餘額比較有限。另一方面,隨著三季度地方政府債券特別是專項債券的集中發行,新增債務額度已經所剩不多。從實際執行情況看,到10月末,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券已經基本發行完畢。前10個月發行的新增債券中,新增一般債券7983億元,占當年新增一般債務限額8300億元的96%;新增專項債券13207億元,占當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3500億元的98%。這就意味著,進入四季度後,地方債發行進度可能將大幅放緩。
受地方政府去杠杆的影響,基建投資持續下滑,至3季度末同比增速僅為3.3%。基建增速出現了斷崖式下跌,也是帶動全社會總投資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由於隱性杠杆率控制的更為嚴格,3季度地方債的新增規模並沒有完全填補由隱性杠杆率下降所造成的缺口。我們認為,在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環境下去杠杆,仍需繼續推進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顯性化的過程,以及適度提高中央政府杠杆率。在“堵後門”的同時,要適當多放開些“前門”,在降低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同時,適當增加顯性債務,特別是提高地方專項債務限額,維持地方政府投資支出的穩健性。
值得關注的是,進入2018年下半年,城投債市場隨整體宏觀政策轉換而出現了一些調整。為確保基建項目獲得充足的投資資金,針對地方融資平台的政策在一度收緊後又呈邊際放鬆狀態。伴隨著融資約束的鬆動,在地方融資平台貸款來源受到保障的同時,城投債的融資功能也得到一定強化,整體利率水平和信用利差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修復。在這一過程中,針對非金融企業信用債的風險緩釋以及市場整體風險偏好的相應改善,也起到了相應的作用。展望下一階段,城投債市場的基本走勢或將繼續受到控風險為主還是穩增長為主這一政策選擇的影響。只要穩增長的壓力暫時難以消除的話,對於基建投資進而對於地方融資平台的傾斜和依賴都是不可避免的,從而預示著城投債市場在短期內可能仍會維持偏於寬鬆的政策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