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力推“新南向政策”,希望能對大陸市場發揮部分替代效應,降低對其貿易依存度。但相關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7年,台灣與新南向國家每年的雙邊貿易金額都在九百餘億到一千一百餘億美元之間,並未因新南向政策的推動而有明顯的增長;2018年1到10月份,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貿易金額為976.54億美元,出超金額為164.58億美元,表示新南向國家市場的重要性仍然不及大陸與香港地區,加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複雜因素影響,新南向國家市場在短、中期內不易發揮顯著的替代效果。
另外,在兩岸人員往來方面,從1987年開放兩岸探親到2018年6月,台灣民眾至大陸進行商務及旅遊人數高達1億228萬餘人次,大陸民眾到台灣從事商務及旅遊人數則為2,839萬餘人;而2018年1至11月份,大陸來台旅遊人數為246萬餘人次,佔總人數的四分之一,為台灣最大的遊客來源地,大陸及港澳地區也為台灣民眾出境旅遊人數最多的地區,佔出境旅遊總人數的39%,兩岸人員往來的頻繁程度與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從歷史、地理與情感等因素觀察,金門在兩岸關係發展上都有其無可取代的重要性與特殊價值,也經常扮演突破性的角色。從2001年元旦金、廈實施“小三通”以來到2018年10月止,兩岸透過金廈“小三通”來往的船舶高達137,726航次,累計來往人員為1,955萬餘人次,在貨物流通與人員往來上都發揮了相當重要的功效。因此,從經濟利益的角度觀察,興建“金廈大橋”聯通兩地之間的陸路交通,可以將金、廈間的“人流”與“物流”串連起來,使人員與貨物的往來更為便利,成本更低。以2018年10月24日通車的港珠澳大橋為例,當年度11月份陸客訪港人數高達599萬餘人次,較2017年同期增長20.6%,外界評估高鐵直通香港與港珠澳大橋通車是主要的影響因素;而2018年三天耶誕假期,港珠澳大橋就吸引了26.6萬人次使用,改變了以往使用羅湖口岸等進出大陸內地,以及經由水路前往澳門或珠西的出入境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