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元華曾花費整整4年時間去景德鎮陶瓷館臨摹頂級禦窑真品。
他根據明清禦用瓷胎的泥料配方,經過數百次試驗,使瓷胎的油性、致密度、光滑度、透光度等達到禦瓷風格標准。同時,在陶瓷的形制、色料上他按照傳統美學追求最佳效果,并形成了業界的“七星級標准”。在這個標准下,他創辦的禦窑“元華堂”每年生產2萬件瓷器,最後只剩下2000多件,淘汰率高達80%。
把瓷器做到極致,把極致做成歷史,這是景德鎮薪火相傳的工匠精神。
從媒體辭職下海的段建平帶領團隊,4次複燒創作出鎮店之寶——一對繪有88只描金鳳凰的梅瓶;紅葉陶瓷為維系品牌價值,對次品一律做銷毀處理,概不低價出售;制瓷“作坊”誠德軒不惜將價值數百萬元、略有瑕疵的產品通通砸掉,最長的時候半年沒有一件產品出爐……在景德鎮,類似的故事比比皆是。
景德鎮的匠人們堅信,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景德鎮工匠精神與時代緊緊結合,必將推動中國陶瓷文化和陶瓷產業繁榮興盛。
孜孜以求創新
“中國瓷器文化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綫,不是姓‘皇’,而是姓‘新’。”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在其著作《禦窑千年》的自序中寫道。
如今,在景德鎮50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創新無處不有。
40多歲的占紹林年紀不大,卻是景德鎮響當當的“拉坯大師”。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有20多年的拉坯經歷,更重要的是,他突破了景德鎮的傳統拉坯技藝,把大件陶瓷成型由傳統三節拉法改成一次性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