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項歷史性工程
http://www.CRNTT.com   2019-01-20 09:21:47


 

  “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的明確要求。

  此次考察,他專程去看了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濱海新區、中關村,兩個以創新聞名的夥伴握手,會激發怎樣的創新活力?

  “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算天”、“算地”、“算人”,速度令人驚嘆。對於中國創新力的提升,科技工作者有最直觀的感受。負責人劉光明對總書記說,過去在計算機領域咱們的聲音沒人聽,現在出了國門總是會被詢問對未來計算機有什麼看法,地位大不一樣了。

  人工智能配電網帶電作業機器人,緊螺絲、解鎖、收網,動作嫻熟流暢。帶著工人創新團隊做了許多發明的張黎明,自豪地告訴總書記,他是中專學歷,在崗位上終身學習,前不久還當上了改革先鋒的一線代表。習近平總書記稱讚他:“實踐出真知。你作出了貢獻,也作出了創新示範。”

  3年前來到濱海新區創業的年輕人齊俊桐,對未來的發展躊躇滿志:“您腳下的濱海新區有活力,我們有夢想、有志氣、有創新熱情和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聽了十分欣慰:“高質量發展要靠創新,我們國家再往前走也要靠自主創新。怎麼充分調動中國人的創新積極性?黨和政府都在研究各種政策,創造良好氛圍,營造優質環境。我們要讓有創新夢想的人能夠心無旁騖、有信心有激情地投入到創新事業中。”

  人們期待,一個站在開放新起點上的京津冀。

  一路劈波斬浪,一艘巨型貨輪穿越浩瀚太平洋,航行至天津港碼頭。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今日成為京津冀向海而興的航道。

  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海眺望,海天一色,粼粼波光。港口晝夜吞吐不息,它是京津冀的海上門戶、新亞歐大陸橋重要起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同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

  中國面向世界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對於京津冀來說,不僅意味著擰成一股繩走出去,也是地區發展實力的一把量尺。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既勉勵他們“志在萬里”,聯通海陸,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也談到了擴大開放的另一層深意。“我們要做好實業。糧食是中國糧食,工業是中國製造,科技是中國人掌握的核心科技……實業做大做強了,我們才能夠扎扎實實走出去、名副其實攀登世界高峰。”

  “人民城市為人民。”一個為了人民更美好生活的京津冀,是全社會的期待,也是總書記的牽掛。考察途中,他多次談到宜居。“藍天、碧水、綠樹,藍綠交織,將來生活的最高標準就是生態好。”在雄安“千年秀林”,看到當地百姓找到了植樹造林的新工作,他諄諄叮囑:“雄安新區有125萬當地百姓,要做好百姓就業這篇文章,讓他們共享發展成果。我們可不是為了一個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

  進與退,“一家人”合作

  山同脈,水同源,人相親,地相連。京津冀三位鄰居,原本就是“一家人”。

  出白洋澱火車站,一行遒勁大字撲面而來:“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京津冀是奮鬥者的熱土,時代際遇下的磅礴偉力,正是無數奮鬥者的人生機遇。

  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見到了書寫京津冀新篇章的他們。

  他們的名字叫創業者。

  “你們是第一批來雄安創業的企業家吧?”在新區政務中心,聽到總書記詢問,進駐新區的企業家們爭相講述在雄安的創業夢想。

  一位年輕小夥子將企業從北京搬到了這兒:“來雄安對我們來說是一次趕考。這個考場檢驗著我們能不能達標,能不能做到中國特色、國際標準。我們希望能交出一份優秀答卷。”

  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習近平總書記一席話,如一則“招賢令”撥動了無數人的心弦:“我們建設雄安新區,需要各方面企業共同參與。無論是國有的還是民營的企業,無論是本地的還是北京的企業,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要把握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把握住歷史機遇,做民族復興、改革創新的弄潮兒!”

  他們的名字叫搬遷者。

  3萬人的浩蕩搬遷,在1月11日掛牌時才為公眾所知曉。從北京市委和市政府機關的原址到新址,來回車程一兩個小時,搬遷者靜悄悄地在夜晚往返奔波。在北京市委辦公樓主樓大廳,習近平總書記談到了這個細節,“我聽說後很感動”。

  3萬人的背後是3萬個家庭,一些人“職”“住”分離,看得見的困難擺在眼前。一聲令下,他們為了大局,為了更好的未來,立即行動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對他們說:“你們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你們承擔了這一份歷史責任,作出了貢獻。”他強調,對於搬遷所帶來的困難,要採取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實現平穩過渡。

  他們的名字叫服務者。

  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朝陽裡社區,有一塊志願者服務“老字號”招牌。30年前,13位熱心服務鄰里的老人,如星星之火點亮了社區志願服務。一代代薪火相傳,志願服務呈燎原之勢在全國推廣開來。在社區,習近平來到一群志願者中間。

  耄耋老人、小小少年……每個人的“志願故事”,都是一束光。86歲的退役老兵杜志榮,穿著洗得發白的軍裝來了,他給總書記敬了一個軍禮,鏗鏘表態:“我會繼續發揮餘熱!”面容慈祥的呂文霞,是鄰居們喜愛的“陽光奶奶”,她告訴總書記:“奉獻著、快樂著。您帶我們走進了新時代,追夢路上我們決不掉隊!”小女孩紀施雨是一位“老志願者”了,她盼著總書記下次來天津時,“能給習爺爺當小導游”。

  愛的力量最能感染人。習近平總書記為志願者們點贊,稱讚他們是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前行者、引領者。他說,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志願者事業要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行。

  他們的名字叫建設者。

  一場視頻連線後,上萬名京雄城際鐵路的建設者,勁頭更足了。

  京津冀地區,全國路網密度最高、交通運輸最繁忙的地區之一,但也是發展最不均衡的地區之一。經濟發展,交通要先行。

  施工總指揮楊斌頭戴安全帽站在腳手架前,他的身邊站著一群同他一起戰天鬥地的建設者,他們正用雙手書寫連接北京和雄安的“中國速度”。“京雄城際鐵路2018年2月28日開工建設,計劃2020年底全線建成通車。”他高呼一聲:“同志們有信心沒有?”“有!”嘹亮回答響徹曠野。

  看到這個場景,習近平十分感慨。他說,現在是數九寒冬、天寒地凍,但我們的鐵路建設者仍然辛勤勞動著。你們正在為雄安新區建設這個“千年大計”做著開路先鋒的工作,功不可沒。全國人民都期待著你們的捷報!

  他們的名字叫愛國者。

  百年南開史,濃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氣節。在南開大學校史展覽館,習近平總書記放慢了腳步,他駐足在一幅幅照片、一份份史料前,端詳著、思考著。

  “國旗三易”的悲憤一幕,孕育了南開。師生奔赴沙場,烽火淬礪了南開。抗戰爆發,日軍轟炸南開,叫囂著:“就是要炸掉天津的抗日基地,去其史、滅其魂。”

  “勿志為達官貴人,而志為愛國志士。”

  “吾人為新南開所抱之志願,不外‘知中國’‘服務中國’二語。”

  習近平總書記輕聲念誦,細細揣摩:“說得好!”

  “學校是立德樹人的地方。樹什麼人?這很重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他詢問身旁的教師,思想政治課怎麼上?學生們感興趣嗎?“要講得鮮活一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他勉勵學生:“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會有海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崇高。你們心中總要懷有一個遠大的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你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貢獻。”

  冬日的南開校園,石先樓前,新開湖畔。聽聞總書記來了,“愛我中華”“振興中華”的嘹亮呼喊如波濤湧動。歌聲雄壯、掌聲雷動,許多師生熱淚盈眶。

  考察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念念不忘在南開的一幕幕。

  “中國人民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為有犧牲多壯志,才有今天的成績。今年我們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好的慶祝,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宗旨,擔好我們肩上的歷史責任。我們的歷史責任就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南開大學張伯苓老校長有‘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就要把這個事情做好。”

  國之強在於人。創業者、搬遷者、服務者、建設者、愛國者……在他們的足音裡能聽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脈動,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京津冀大地的未來、看到中華民族的未來。

  (來源:新華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