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藍圖,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對標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推出一系列重大對外開放新舉措,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為全球經濟治理改革貢獻中國智慧。5年多來,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國際影響力空前提升。
深化跨境投資體制改革,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人民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文章表示,深化跨境投資體制改革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內容。5年多來,中國在跨境投資領域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在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路。自2013年批覆成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至今,中國分四批建立了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並且提出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自貿試驗區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堅持以制度創新為主線,在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大膽探索,形成一大批可複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有力推動了營商環境改善。
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商投資管理新體制,自主推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上海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從2013年版的190條減少至2018年版的45條。全國範圍的《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已將限制性措施減少至48條。近兩年,國務院密集制定出台擴大利用外資的新政策,在推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投資促進與保護等多個方面出台多項舉措,在金融、汽車等領域主動宣布一系列擴大開放政策,受到國際投資者高度評價。
持之以恒改善營商環境。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中國將“著力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作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點。結合“放管服”改革,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到實現內外資企業平等競爭,從減稅降費到提高投資便利化水平,各個地區開展了廣泛深入的改革創新,中國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排名中,中國從2013年的第九十六位快速上升至2018年的第四十六位。
深化跨境投資體制改革,使中國跨境投資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在全球跨境投資大幅回落的背景下,中國成為一道亮麗風景。2017年全球跨境投資總量下降23%,中國吸收外資逆勢增長1.9%,達1363.2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18年上半年全球跨境投資總量下降41%,中國吸收外資683.2億美元,同比增長4.1%,居世界第一位。外商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吸收外資占比從2013年的53.2%提升至2017年的72.8%。與此同時,中國對外投資大國的地位日益凸顯。201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582.9億美元,是2012年的1.8倍,連續5年位居對外投資額世界前3名。2017年中國對外投資存量達到1.81萬億美元,是2012年的3.4倍,居全球第二名,比2012年上升了11名。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把吸引中國投資作為推進本國工業化的重要助力。
以建設貿易強國為目標,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文章指出,中國是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近年來又成為世界第二大服務貿易進出口國。根據對外貿易新形勢,5年多來,中國大力推進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商品結構、經營主體、貿易方式“五個優化”,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平台、國際營銷網絡“三項建設”,培育參與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努力建設世界貿易強國。
增強出口競爭力,不斷提升國際市場份額。針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外需低迷和中國處於比較優勢轉換期的新形勢,中國出台一系列穩外貿政策舉措,降低外貿企業成本,改善貿易融資條件,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增強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中國貨物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11.2%上升至2017年的12.8%。
積極開拓新市場,推進市場多元化。中國出口市場長期以發達經濟體市場為主。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與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合作,以“一帶一路”倡議、中非合作論壇、中拉合作論壇等為引領,鼓勵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對發展中國家市場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明顯提高,已經接近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