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籠換鳥”顯然比“築巢引鳳”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更深的細致!經濟轉型首先要做好舊有產業的處置工作,其次才能做好新型產業的培育工作;前者即為轉型,後者就是升級。在轉移、消除舊有產業和創設、發展新型產業之間,往往存在有轉化時滯,從而帶來經濟增長的暫時失速。這個銜接過程實際上就是經濟轉型時期特有的經濟新常態,從國際經驗看,這一時期的經濟增速甚至是低於轉型後的經濟增長。
轉型升級需要放慢速度
文章稱,在很多領域,慢是很多領域提高產品質量內在工藝的要求。時間是有價值的,這點不會有人懷疑;時間也是生產力,這點卻常被人忽視。不用說顯而易見的“發酵”、養殖等生物作用過程,就是各類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生產,甚至工程礦山經營,慢下來後產品質量就會在不經意間得到提升。用一個更精確的術語表述就是,中國過去常常忽視了材料和工程的“時效處理”。例如,中國工廠鑄件冷卻後直接被送入到切削工段,而日本工廠裡,鑄件通常要求放置半年以上才能使用,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金屬內部的晶體穩定,確保加工部件不變形,這對高、精、尖產品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中國的礦山企業的很多安全事件,並非是安全投入不到位,管理沒跟上,而是太過追求生產速度,以致礦體顆粒沒有時間達到穩定狀態,使得掘進作業通道結構不穩定。簡言之,轉型升級意味著追求高、精、尖,高、精、尖就要講究“時效處理”,“時效處理”就要求節奏慢下來。
為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各行各業都在提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很多場合的現實表現,就是“慢工出細活”。工匠精神就是要用心做一件事,安心做一件事。用心、安心,需要平常心。“浮躁”的心態,作不了“工匠”。“工匠”不僅是技藝上的嫻熟,更為重要的是,擁有安穩的心態——做事不急於求成,精益求精。
轉型升級並非追求先進產業。基於更高質量、更優服務的“轉型升級”目標,每個產業、每個企業、每個工種,都能為這一宏觀目標貢獻力量;而工匠精神,正是實現這一貢獻的重壓手段。當在全社會形成工匠精神時,經濟生活中的平和心態,就會成為主流。屆時,中國經濟就成功走過了增速“換檔期”,“經濟轉型”目標也就會水到渠成、自然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