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報告也展示了哪些國家取得的進展最為顯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進步榜”排名靠前的國家和地區中鮮有大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躋身“進步最大”第20名。這說明在過去10年時間裡,中國人變得更加幸福。
有分析指出,2005年以來,隨著經濟增長和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失業人數逐漸減少,同時,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完善成熟,養老、醫保制度覆蓋率也大大提升,中國人的幸福指數出現了明顯提升。
如果把調查人群進行細分,可以發現在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和低收入群體中,幸福指數變化更加明顯,這充分反映了二三十年來中國經濟改革帶來的進步。也說明了加強就業和加強社會保障,對於民眾主觀幸福感受的巨大作用。
通常來說,幸福是個主觀的感覺。要問一個人“幸福是什麼”,他可能會回答,“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
那麼,形形色色的幸福背後,是否隱藏了某種共同的源代碼?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是否會遇到同樣的困難和挑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注意到,雖然芬蘭此次排名第一,但芬蘭這個高福利的北歐國家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排名第一的芬蘭也有難題
雖然芬蘭被評為2018年全球最幸福的國家,但芬蘭的人口老齡化速度比大多數國家都要快,這也給芬蘭政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要讓更多的人找到工作,還要支付退休金。
上個月公布的一份芬蘭公務員報告顯示,政府需要在2023年之前將適齡工作人口的就業率提高到75%,之後再提高到80%。
彭博社報道稱,目前芬蘭的適齡工作人口就業率為72%,達到了芬蘭現任總理朱哈·西皮拉2015年設定的目標。在當時,這一目標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那一年,芬蘭適齡勞動人口中只有68%找到了工作,且芬蘭正艱難地走出為期三年的經濟衰退,那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芬蘭經歷的第二次經濟衰退,芬蘭人的情緒都很糟糕。
Nordea Bank Abp首席經濟學家AkiKangasharju在接受芬蘭廣播公司採訪時曾表示:“北歐的福利模式使我們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但這種模式的資金來源依賴於更高的就業水平。”芬蘭需要的是“每個能工作的人都有一份工作”。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