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塞罕壩的“眼睛”
http://www.CRNTT.com   2019-02-08 20:58:09


 
  三十多年前,夫婦倆剛上山的時候,天橋梁望海樓還只是座簡陋的兩層小土樓,遇上雷雨天,屋裡的電話機、電燈燈頭都冒火星。

  瞭望條件簡陋,生活更艱苦。沒有路,大雪封山後望海樓幾乎與世隔絕,他們只能祈求這段時間不出什麼緊急情況。陳秀玲的第一個孩子丟在了山上。“九點多肚子疼要生,夜裡一點多才到圍場縣城。孩子生下來活了一天,沒活成。”陳秀玲說。

  哭過,也怨過,但他們還是咬咬牙留下來了。

  在塞罕壩人的齊心協力下,綠水青山帶來了金山銀山,綠色之路越走越寬,望海樓的瞭望和居住條件越來越好。

  路修好了,望海樓也越建越高,從兩層到三層,再到現在的五層。

  “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嘛。”老趙說,“樹越長越高,林場面積越來越大,現在必須得上五層才能看全自己負責的面積。”

  為了不釀成森林火災,塞罕壩林場層層抓、層層管,從進山處設立防火檢查站,進山後地面巡護員和高山瞭望員密切配合。每逢高險火情期便全員出動巡山,“就是為了確保絕對安全,不放過一絲火一縷煙。”趙福州說,9座望海樓相互配合,交叉值班,確保24小時有人值守。“我們都是眼見著林子一點點建起來的,都知道造這點林可真不容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