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續道,過去二十五年來,在台灣的政府當局對於中國大陸已失去“進取心”,在大陸政策上也改為被動的“守勢”。尤其,民進黨執政時期推動空洞化“中華民國”的政策,孕育所謂“台灣主體意識”的“獨立建國”環境,已讓新一輩的台灣年輕人不再認同大陸為“故土”,從而也未和大陸人民產生“同胞感”。即使國民黨重返執政時期,對此並未力圖導正,使得民進黨每一次的執政,都能夠有效加寬兩岸間的鴻溝。
《蘇格蘭人如何發明現代世界》一書讓我們了解,近代西方工業革命、自由民主思潮、科技醫學等現代化的成就,源自於十八世紀被代稱為England的“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或“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但其實開啟英國現代化成就者,卻多是蘇格蘭人。蘇格蘭在十七世紀前還只是西方的一個貧弱小國,十八世紀初和英格蘭合併後,卻能夠主導英國的發展,甚至還影響了後來的美國。
兩岸關係走進了第七十個年頭,雙方應有更成熟的智慧,不採取短線操作的權謀,讓兩岸關係從今年起能有突破性的發展。對台灣而言,與其我們抱守偏安思想而故步自封,不如積極迎向和參與大陸事務,勇於挑戰地為台灣找出發展的新契機和道路。 |